中国学术研究向政策转化的主要模式
[Abstract]:How to create knowledge is the basic func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but whether the created knowledge can produce more influence is 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func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The mode of transformation from academic research to policy is the main way of influencing policy and its internal operating mechanism.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current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 and academic system, the thesis divides Chinese academic research into six models according to its organizational identity and influence on polic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form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six models in China,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academic research and politics, and promote the scientific and democratic policy making in China.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0CGL064)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招标项目(2010-J2-033);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2010-2X-094)
【分类号】:C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绍光;;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斌;浅论当代科学的发展特性[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胡春艳;;社会科学知识与公共政策制定:影响模式的研究[J];东南学术;2005年06期
3 程瑜,何向;移民村落的权力博弈与移民的适应——以广东三峡移民村落白村为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阎光才;话语霸权、强势语言与大学的国际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1期
5 胡春艳;;试论社会科学研究在政策制定中的运用[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01期
6 曾锡环;跨学科研究与政策科学的发展[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胡理毅;论“大科学”观[J];娄底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8 骆建建;;试论利益群体对公共政策过程的影响[J];青海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9 徐继存;知识:作为课程资源和影响课程的因素[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10期
10 王延中;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术精品与学术大家[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朱家存;走向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孔冬;管理生态学[D];苏州大学;2003年
5 王恩华;学术越轨与大学学术管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梁敏;协举方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7 万力维;控制与分等:权力视角下的大学学科制度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段素菊;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国公共基础教育改革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梁民愫;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及在中国的反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赵宁宁;寻找教育政策制定的研究基础[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立强;社会政策视角下的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分析——以江苏省镇江市为个案[D];苏州大学;2003年
2 王小璐;工程移民搬迁动力机制的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上官海兰;论当代大学生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教育[D];武汉大学;2005年
4 唐礼武;公共政策在房地产业发展中的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5 王瑞丰;素质教育政策执行偏差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牟海林;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公平取向及其实现[D];吉林大学;2007年
7 周旖;公共政策制定与利益整合机制的构建[D];广西大学;2007年
8 龚艳平;政府信息公开中的和谐互动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9 孙晨钟;网络新闻标题与平面新闻标题差异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和经纬;中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政治与社会可持续性[D];厦门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孙哲;中国外交思想库:参与决策的角色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沈志华;一九五六年十月危机:中国的角色和影响——“波匈事件与中国”研究之一[J];历史研究;2005年02期
3 赵光怀;;民间上书与汉代政治[J];求索;2005年11期
4 王绍光;何焕荣;乐园;;政策导向、汲取能力与卫生公平[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5 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概念、分类与制度环境[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6 王绍光;;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简则[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23742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374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