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嵌入、村落秩序与村民集体行动:村落治理结构转换的路径及逻辑——基于赣南G村道路修建事件的分析
[Abstract]:Government embedding, village order and village collective action are the internal variables of village governance in China.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m determines the change of village governance structure. By analyzing the "event-process" of road construction in G village, it is found that the structure of village governance in the post-tax era has undergone structural changes from endogenous governance, mobilization governance to de-embedding governance. In the period of endogenous governance, village governance needs the ruling of external authority to ensure the balance of the internal order of the village, and the village as a whole has strong autonom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ifferentiation of village interests, village governance needs to rely on the soft force mobilization represented by soft and hard bubble, because of the gradual decline of the governance ability of the grass-roots regime. In the period of de-embed governance, the village society needs to rely on the council led by the economic elite to maintain the operation of the village community. The transformation of village governance structure in G village reflects the rural governance logic of "planning changes". Village governance increasingly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uctural discretiz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ig transformation" of the village society at present, it is necessary to resist the impact of the market through government support to the village society, and to reconstruct the villag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interactive co-governance".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湖北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研究”(ZD2016WT010) 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国地方治理现代化及国际比较研究”(CCNU14Z02008)
【分类号】:C912.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燕;郑丽香;;一个山区村落走向终结的思考[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李培林;巨变:村落的终结——都市里的村庄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3 袁银传;析中国传统村落社会小农意识的生成土壤[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刘大可;科举与传统客家村落社会——以闽西武北村落为例[J];民族研究;2005年06期
5 黄忠怀;20世纪中国村落研究综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安徽村落价值观念变迁研究课题组;;市场经济条件下村落社会的政治文化变迁——安徽十五县(市)村落政治文化建设的研究报告[J];学术界;2006年01期
7 杨华;;初论“血缘共同体”与“关系共同体”——南北村落性质比较[J];开发研究;2008年01期
8 车裕斌;;典型村落经济社会转型及发展趋势[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刘伟;;论村落自主性的形成机制与演变逻辑[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王秀文,徐晓光;日本村落社会组织及其传统特征——兼谈村落文化传统对现代日本社会的影响[J];日本学刊;199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华;;宗族性村落妇女的“历史感”与“当地感”[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刘大可;;传统客家村落的通婚网络初探——闽西武北村落的田野调查研究[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董敬畏;;丧葬仪式与村落共意——以陕西关中S村为例[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黄锐;;如何理解中国村落——以村落为中心的社区研究及其问题[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5 吕燕平;张定贵;;乡村社群与社区和谐发展——对黔中屯堡村落J村的社群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华;隐藏的世界:湘南水村妇女的人生归属与生命意义[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聂家昕;山神崇拜与村落社会认同[D];上海大学;2007年
3 迟玉花;当代藏区村落社会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洁;村落关系的历史性与现代性研究[D];青海民族大学;2015年
2 施骏栋;现代化与村落生严方式变迁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3 殷灯文;“共事圈”研究—一个村落社会的田野调查[D];西南大学;2016年
4 田宏园;手机媒介与少数民族村落日常生活[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5 苗振龙;海岛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D];浙江海洋大学;2017年
6 杨华;传统村落生活的逻辑[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连倩倩;中部农区村落终结类型与动力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8 李传喜;旧村改造背景下村落共同体的变迁与重塑[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太友;村落社会中的混混势力与社会秩序[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10 郑鑫;传统村落保护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972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397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