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工程—人类消解社会危机的新工具

发布时间:2019-01-05 12:04
【摘要】: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社会危机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发展相生相伴,人类自身的发展与社会危机也是密不可分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速,人类生存幸福感指数不断攀升,但与此同时,人类也遭受到由社会危机爆发或间接引发的各种各样的危机。其原因是纷繁复杂的,涉及到人类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等众多方面,各个阶层,各个领域。一方面有自然界客观作用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有人类主观认识的影响。但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当今的社会危机更多的是人类自身的行为。近几年,社会危机频繁爆发,从恐怖分子制造的连环爆炸到毒气泄露,从食品安全到物价上涨,从山西矿难到上海高楼火灾,社会危机接连不断,似乎在表明今天的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危机多发的环境中。此种困境,引起了人类高度关注,人类千方百计找寻社会危机的根源,利用各种方式手段消解社会危机。本文尝试以社会工程作为问题的切入点,利用社会工程的思维理念,方式方法揭示社会危机产生的根源,试图找到消解社会危机,共建社会和谐的一剂良策。 本文首先对以往学者们关注社会危机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简略阐述,在学习比较过程中针对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并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了社会危机的现实表现形式、现实危害以及成因根源等因素,深刻揭示了社会危机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其次引入社会工程思想,阐释了社会工程的理论特征,社会工程对消解现代社会危机的现实意义。最后论述社会工程作为人类消解社会危机新工具的若干现实启示,通过社会工程促进经济与科学技术建设,通过社会工程促进文化发展与政治建设,通过社会工程的构建进而规避和消除社会危机的新思考。 本文以发展和谐社会为最终目标,以社会工程注重实践,关注人类社会,整合、协调、发展和完善人类社会为方式手段,不断规避和消解现代社会危机,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Abstract]: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human social development,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 crisis accompanied by human development, human development and social crisis is inseparabl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pace of modernization accelerates, the index of human survival happiness is rising, but at the same time, human beings are also suffering from various crises caused by social crisis or indirectly. The reason is complicated, involving human economy, politics, science, technology, culture and so on. On the one hand, there are objective factors of nature,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is the influence of human subjective understanding. But the deep reason is that the current social crisis is more human behavior. In recent years, social crises have erupted frequently, ranging from a series of terrorist explosions to gas leaks, from food safety to rising prices, from the Shanxi mine disaster to the Shanghai high-rise fire. It'seems that today we are living in a crisis-prone environment. This kind of predicament has aroused the human beings' high attention, humanity tries every possible way to find the root cause of the social crisis, and uses various ways and means to resolve the social crisis. This paper tries to use social engineering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problem, using the thinking idea of social engineering to reveal the root of the social crisis, and try to find a good solution to the social crisis and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together. In this paper, the previous researches on social crisis are briefly described, and a new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is put forward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comparison. The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actual manifestation of the social crisis, the actual harm and the origin of the social crisis from many angles, and deeply reveals the influence of the social crisis on the modern society. Secondly, it introduces the social engineering thought, explains the theore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engineering, an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social engineering in resolving the crisis of modern society. Finally, this paper discusses some practical revelations of social engineering as a new tool for human beings to resolve social crisis. It promotes the construction of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rough social engineer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politics through social engineering. The new thinking of avoiding and eliminating social crisi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engineering. This paper takes the development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as the ultimate goal, pays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e of social engineering, pays attention to the human society, integrates, coordinates, develops and improves the human society as a means to avoid and resolve the crisis of modern society.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C91-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露露;;当代国际刑法基本原则研究[J];刑法论丛;2008年01期

2 王水明;;死刑废除价值论[J];刑法论丛;2008年04期

3 袁彬;帅美琴;;论科学刑罚观的现代标准及内涵[J];刑法论丛;2011年03期

4 丁耀;;论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军军事人才战略思想[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1期

5 赵自力;;新时期维护中国先进军事文化安全的战略思考[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3期

6 刘天喜;;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论创新[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4期

7 彭克慧;;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正名——兼论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借鉴[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4期

8 王邦富;谢春娅;杜中武;;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历史考察[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年01期

9 张海;郝志;;军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对策思考[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年03期

10 卢继元;;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的创新与实践[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朱志敏;;新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和经验[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李曦辉;;科学发展观、微观经济理论与区域协调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尹晋华;;试析影响法律监督的现实问题[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谢瑛;;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发展中谈民生[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高燕;;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姜素红;;环境公平价值体系探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丁宇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迟君辉;国际流失文化财产返还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晓晶;中国特色多党合作制度理论与实践发展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秦晓宇;论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01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401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b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