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新婚夫妇婚恋匹配与婚姻满意度的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19-02-13 13:48
【摘要】:几乎每个个体都要经历婚姻,关于婚姻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研究者主要关注婚恋匹配和婚姻满意度两方面,婚恋匹配是指个体在寻找伴侣的过程中,依据与对方在某个或者多个特质基础上的相似而进行的非随机配对,主要争论在于相似性与互补性之间。以往研究中关于夫妇在人格、依恋维度的特质相似性与婚姻满意度的相关关系的结论不一致,其中关于夫妇的特质相似性的计算方法不一致,以变量为中心的研究方法(couple-centered approach,简称CCA)主张通过绝对差异分数(absolute difference scores,简称ADS)来表示夫妇的特质相似性,而以夫妇为中心的研究方法(variable-centered approach,简称VCA)主张通过轮廓相似性(profile similarity correlation,简称PSC)来表示夫妇的特质相似性。另外关于婚姻满意度的测量方法中,以往研究主要采用自我报告法,但这一方法由于反应偏差等局限,,不一定能够真实显示个体的婚姻满意度。 本研究以70对新婚夫妇为研究对象,研究新婚夫妇在人格、依恋维度的特质相似性与婚姻满意度的相关关系,夫妇的特质相似性同时使用VCA和CCA两种研究方法,婚姻满意度尝试同时使用传统的自我报告法和社会认知领域的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IAT)来测量。 本研究总共包括三个部分。 研究一探讨新婚夫妇在年龄、人格和依恋维度的婚恋匹配情况及其形成原因。研究发现,研究样本在年龄上表现出显著的正性婚恋匹配,即很强的相似性。在依恋和大五人格维度没有显著的婚恋匹配,显示出较低的正性婚恋匹配。夫妇间的婚恋匹配不是由于社会同质性、时间的聚合作用,而是由于夫妇主动的选择和最初的选择。 研究二探讨外显婚姻满意度和内隐婚姻满意度的关系。本研究构建了内隐婚姻满意度IAT来测量个体的内隐婚姻满意度,原理在于如果被试完成“我的婚姻生活+积极评价”分类任务的反应时比完成“我的婚姻生活+消极评价”分类任务的反应时短,那么认为被试拥有较高的婚姻满意度;与之相对应的,如果被试完成“我的婚姻生活+积极评价”分类任务的反应时比完成“我的婚姻生活+消极评价”分类任务的反应时长,那么认为被试拥有较低的婚姻满意度,被试在这两个分类任务中的反应时差异反映个体的婚姻满意度水平。研究发现,被试对相容任务“我的婚姻生活+积极词汇”进行联合分类反应要比对不相容任务“我的婚姻生活+消极词汇”进行联合分类反应更快,表明被试对于相容任务“我的婚姻生活+积极词汇”的反应偏好。通过结构方程分析表明,内隐婚姻满意度和外显婚姻满意度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结构。 研究三探讨依恋、人格维度的特质相似性与婚姻满意度的相关关系,相似性包括ADS与PSC两种,婚姻满意度包括外显测量和内隐IAT测量。研究发现,内隐婚姻满意度与人格、依恋维度ADS、PSC关系不紧密。外显婚姻满意度与人格、依恋维度ADS关系不紧密;与人格、依恋维度PSC显著相关。在对夫妇外显婚姻满意度的解释力上,PSC相对于ADS是一个更好的预测值。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1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芳;李维青;买跃霞;;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4期

2 王建峰;王凌飞;李欢;郑涌;;大学生内隐、外显成就动机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6期

3 耿晓伟;张峰;郑全全;;外显与内隐自尊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预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01期

4 郑全全;耿晓伟;;自我概念对主观幸福感预测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J];心理科学;2006年03期

5 李同归;加藤和生;;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J];心理学报;2006年03期

6 耿晓伟;郑全全;;自我监控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1期

7 耿晓伟;郑全全;;自尊对主观幸福感预测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3期

8 张小红;陈红;;人格特质对婚姻影响的研究概述[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4期

9 David M. Buss;;人类“性交往”的进化(英文)[J];心理学报;2007年03期



本文编号:24216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4216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f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