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集体行动的效能动员路径

发布时间:2019-02-13 06:32
【摘要】:群体效能指的是个体对自己所属群体一起努力实现特定目标的信念,该变量会受到群体认同、内群体互动、道德信念等因素的影响。群体效能对于群体成员参与集体行动的意愿具有重要的动员作用,且这种作用会依情境及行动策略的不同而变化。在集体行动背景下,群体效能可以分化出暴力集体行动效能、认同强化效能、参与效能及旁观者效能等延伸概念,这些变量在集体行动中也具有特定的作用机制。今后的研究应探讨群体效能在集体行动动态发展中所发挥的影响,将对立群体也纳入研究框架,并澄清组织结构因素与群体效能间的关系。
[Abstract]:Group efficacy refers to the individual's belief in the group to which they belong to work together to achieve a specific goal. This variable will be affected by such factors as group identification, intra-group interaction, moral belief, and so on. Group efficac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obilizing group member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collective action, and this role will vary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and action strategy. In the context of collective action, group effectiveness can differentiate violent collective action effectiveness, identify with the extended concepts of reinforcement efficacy, participation efficacy and bystander efficacy, and these variables also have a specific mechanism in collective action. In the future, the influence of group effectiveness on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of collective action should be explored, the opposing groups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research framework,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factors and group effectiveness should be clarified.
【作者单位】: 潍坊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基金】:2015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支持(项目编号:2015Z092)
【分类号】:C912.6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一平;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及防范[J];中州学刊;2002年05期

2 冉云飞;;群体事件何以一再发生[J];同舟共进;2008年08期

3 梁婷;;群体事件的社会效应及对策分析[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年05期

4 谢志均;;学生党员在预防大学生群体事件中的作用浅析[J];才智;2010年19期

5 白雪;;和谐社会背景下突发性群体事件的依法管控与治理[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蒋湘陵;;公共信息管理在社会群体事件发生中的作用过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郑剑;;社会资本视域下的我国突发性群体事件[J];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8 谢俊贵;叶宏;;网络群体事件的过程特性及相应对策[J];求索;2011年09期

9 王晓君;;差异性社会的群体事件及其法律治理[J];前沿;2012年05期

10 张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应对群体事件中的作用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月球;;农村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国;;新时期政府应对群体事件的基本原则[A];2012城市国际化论坛——世界城市:规律、趋势与战略选择论文集[C];2012年

3 赖安婷;方平;;群体事件中群体情绪的传播途径及其影响因素[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杜震华;;对新形势下应对和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实践与思考[A];犯罪防控与平安中国建设——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3年)[C];2013年

5 贾鼎;;基于公众参与视角的环境治理中群体事件发生机制研究[A];第七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蒋佳瑜;;群体事件中的国家被害角色解析[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解坤;武艳艳;;群体事件的应对策略——运用利益分析方法分析[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2辑)[C];2011年

8 齐冬梅;王晓霞;;网络群体事件预防与政府网站功能研究[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马天山;;民族性群体事件有效处置法律问题研究[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10 廖小东;曹文波;;民族地区突发性群体事件与政府危机管理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乐清市委党校高级讲师 林仕川;坚持“四用”处理好突发性群体事件[N];温州日报;2009年

2 吴杭民;恶性群体事件背后都有腐败[N];法制日报;2013年

3 特派记者 李文生;群体事件处理应纳入法治轨道[N];深圳特区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宋菁;群体事件纳入地方官考核[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5 记者 王治国;全国规模性群体事件明显下降[N];检察日报;2013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邵道生;正确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N];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驻马店市驿城区法院审委会委员、庭长,中国法学会会员,法律硕士 陈升阳;关于跨区域性群体事件的成因及对策[N];驻马店日报;2009年

8 厦门大学教授 谢泳;设法解决群体事件中谈判者缺席问题[N];南方周末;2007年

9 中国社科院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于建嵘;群体事件会越来越少吗[N];南方周末;2009年

10 记者 莫小松;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N];法制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罗成琳;突发群体事件演化及其应对预案构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王雷;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群体情绪传播机制与影响因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3 单虎;面向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雪洁;突发性群体事件中的利益冲突及协调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曹嘉霖;网络群体事件演化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欧男;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突发性群体事件治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4 金研;网络群体事件诱发机制与应对策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5 王卉;农村失地型群体事件治理机制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6 宋陆;网络群体事件政府执法回应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7 谢聪;微博谣言的形成机制与防控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李振华;公安机关基层警力应对群体事件的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9 吴卉;突发事件中大学生群体微博舆情的分析及引导[D];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

10 芮松;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突发事件的成因与防控[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4212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4212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4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