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成果评价探析

发布时间:2019-02-19 17:23
【摘要】:跨学科研究成果的评价是颇具挑战性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成果评价在某些方面形成了初步的共识,但是总体上相关探讨尚在起步阶段。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就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成果评价的总体原则、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进行探讨,以期为科研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Abstract]:The evalu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results is a challenging key and difficult issue. There is a preliminary consensus in some aspects of the evalu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results i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t home and abroad, but on the whole, the related discussions are still in their infancy.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research,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general principles, evaluation indexe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of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results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departments to formulate relevant policie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
【分类号】:C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霓;;跨学科研究的发展与实践[J];国外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2 顾海良;;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的路径及其实现条件[J];高校理论战线;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萑;康晓伟;;论大学教师学术创新力的基础:学术综合交叉能力[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2 张岩,刘雪松;元体育学初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9期

3 练元坚;表面工程──为人类发展和美好生活服务(摘登)[J];中国表面工程;1998年02期

4 刘建虹;;浅析徐行效声乐心理学与声乐科学体系理论的创新点[J];北方音乐;2011年05期

5 周晓中;论电子出版物的潜科学功能[J];出版与印刷;2003年02期

6 成福伟,司志本;数学在交叉科学中的作用——浅谈数学向社会科学的渗透[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年02期

7 司志本;李春光;;让高等数学课走进大学文科的课堂[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0年02期

8 张弛;;论《英语视听说》课程的跨学科整合[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3期

9 林日杖;;论学报编辑跨学科思维的培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林添湖;;蓬勃发展之后的理性思考和建议——再论我国高校商务英语学科未来的发展前景[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罗绍凯;;试论系统论与分析力学的学科发展[A];中外力学思维纵横——第四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苑焕乔;马万昌;;北京学的概念及其学科定位[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8(上)[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艾华;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魏巍;“跨学科研究”评价方法与资助对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孔冬;管理生态学[D];苏州大学;2003年

4 程妍;跨学科研究与研究型大学建设[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范尧;我国高校竞技篮球系统自组织演化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史建斌;交叉性新学科孵化器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7 黄睿;跨学科视野下我国高校体育科研创新能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文娟;基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学科交叉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佟晓珊;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交叉学科发育状况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安文旭;澳大利亚创业型大学发展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司艳宁;论科学证据[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刘姝廷;学术英才群体接受高等教育背景的特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史苗;研究型大学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刘建虹;徐行效声乐心理学与声乐科学体系理论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8 宋海娟;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创造心理分析及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高静学;电子政务项目规划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金薇吟;学科交叉理论与高校交叉学科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S.凯斯基南;H.西利雅斯;黄育馥;;研究结构和研究资助的学科界限变化——欧洲8国调查[J];国外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全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及其理论基础[J];情报资料工作;2010年01期

2 杨建林;苏新宁;;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研究的现状与思路[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年02期

3 殷之明;邱均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评价与分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年06期

4 宋连胜,徐宪春,,任纯祥;加强理工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1996年03期

5 何培忠;韩国学研究的佳作──《当代韩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介[J];当代韩国;1999年01期

6 邹东涛;关于人文社会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统计;2000年11期

7 И.И.卡梅宁,文华;俄罗斯的人文社会科学:里程碑的更迭[J];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8 欧阳康;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哲学反思——访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教授[J];理论月刊;2004年02期

9 梁桂全;中国现代化创新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使命——兼论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责任[J];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10 翟满桂;王泽林;;论人文社科成果评价体系的创新[J];发明与创新;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纪宝成;;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2 Carla Hesse;;人文社会科学未来的展望(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对策与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3 ;教育部社政司司长靳诺在主论坛暨开幕式上的致辞[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创新公共社科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思考[A];全国部分省(市、区)社科联创新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汇编[C];2008年

5 张沈立;刘春霞;韩雪;;进一步探索改进成果评奖与学术评价的几个问题[A];优化学术环境 促进学术繁荣——全国社科联工作会议主题发言文集[C];2010年

6 纪宝成;;新世纪发展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学习江泽民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重要讲话[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7 程天权;;在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2007年4月21日)[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8 祁庆富;;闭幕词[A];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9 陈志尚;;关于学会章程和选举有关问题的报告[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林尚立;;下册编后记[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瑞萍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开放视野下的深度挖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纪宝成;开拓创新 实现人文社会科学的当代价值[N];光明日报;2001年

3 王传飞;人文社会科学的大观园[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4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刘劲杨 刘永谋;人文社科评价走上法治之路[N];社会科学报;2004年

5 杨健民;人文的意义[N];福建日报;2000年

6 余绪缨;振兴人文社会科学之道[N];厦门日报;2006年

7 陈予思;用什么意识繁荣人文社会科学?[N];学习时报;2007年

8 刘大椿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管理的理性回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乐黛云;人文素质在哪里?[N];中华新闻报;2007年

10 马费成;如何评价人文社会科学[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曦临;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许梅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牟宗泉;促进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管理创新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3 潘照新;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石亦璞;论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理解和说明”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陈志强;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6 林海斌;基于TOPSIS法的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D];南京大学;2012年

8 张军英;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人文精神及其构建[D];内蒙古大学;2006年

9 李倩;高校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267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4267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1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