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若干指标内涵及其关系
[Abstract]:It has always been the common wish of management and academic circles to construct a scientific, fair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novation, value, quality, influence, display and so on are the high frequency indexes used in various index systems. At present,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practice, due to the impro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xact meaning of the evaluator, many evaluation indexes deviate from the purpose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ing in the distortion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larify the connotation and relationship of each index from the source of evaluation index,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academic peers.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WISE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中同行评议与科学计量相结合的机理分析与对策研究”(编号:11BTQ2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系统的制度分析和路径选择”(编号:10YJA630144)
【分类号】:C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大椿;;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问题之审视[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谭春辉;;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的基本指标框架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谭春辉;;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任全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年05期
5 钱玲飞;杨建林;邓三鸿;;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单指标评价[J];图书与情报;2013年02期
6 张凤,何传启;知识创新的原理和路径[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年05期
7 周春雷;;试析现行学术评价体系的运作机理[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年06期
8 任全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科学性、创新性与价值性及其关系[J];评价与管理;2009年01期
9 杨建林;朱惠;潘雪莲;张野;;以质量和创新为导向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年05期
10 任全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及其理论基础[J];情报资料工作;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庭孝;;科学评价系统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朱少强;;国外学术机构评价的研究进展[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余以胜;;JCR指标的学科计量与评价研究——以JCR Social Sciences Edition为例[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谭春辉;;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张卫国;柴瑜;曹万立;;公益类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彭蝶飞;谭日辉;康永祥;;社会科学课题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5期
7 董原生;苏冬寒;罗九林;刘昊东;;装甲装备抢修性评价指标[J];四川兵工学报;2008年06期
8 常文磊;王报平;龙清涛;;英国大学科研评估创新与发展的影响[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年09期
9 彭蝶飞;谭日辉;;教育科学课题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6期
10 乐国林;;实践导向管理研究评价的基本问题探讨——兼论由“出路与展望:直面中国管理实践”引发的学术争鸣[J];管理学报;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Study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in Universities[A];全国第十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丁X;李鑫;;基于有序聚类方法的我国知识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研究[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3 王嘉;曹代勇;;产业化科技成果评估指标与方法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朱斌;李书芳;;知识创新的理论探究[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洪亮;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管晓霞;我国高校多学科交叉项目组织与管理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邱楷;我国地方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激励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魏巍;“跨学科研究”评价方法与资助对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田联进;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反思与重构[D];南京大学;2011年
6 许登峰;基于社会网络的集群企业创新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宋刚;中国技术管理学科演进发展状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杨建仁;区域科技竞争力理论及其在中部六省会城市的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9 马鹤丹;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企业知识创新系统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雷静;基于社会网络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晓君;我国科学资助机构绩效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贾相如;中部省会城市科技竞争力与经济综合实力相关性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3 唐百元;长江航运科技项目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孔丽丽;山西省妇幼保健机构科研实力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金莉;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常甲辉;基于专利数据的我国长三角985高校产学合作模式及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梁敏乐;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科研成果评价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何娟;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高等院校绩效评价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王艳;国内情报学团队学术创新力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10 郭庆;关系资本结构与强度对企业知识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洁,王倩,董应才,吴晓利;学术期刊行业审稿体系探讨[J];编辑学报;2003年06期
2 孙t,董高怀;“三审制”,并非简单的话题[J];编辑之友;1999年06期
3 袁振国;;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和研究质量的思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刘大椿;;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问题之审视[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谭春辉;;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的基本指标框架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任全娥;;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思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曹静;皮颖彦;;基于创新的产品质量竞争力的研究[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年07期
8 马振亚;论时代要求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动力支持[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9 桑玉成;;努力营造社会科学创新的体制环境[J];复旦教育论坛;2006年02期
10 张珏;也谈高水平大学及其社会贡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大椿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敬全;科研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任治川;以创新为导向的技能人才星级动态激励机制的构建[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十五”发展规划研究[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0年03期
2 唐德才;;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转化困难的原因[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谭贤楚;刘伦文;叶明;;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必要性、理论及方法——基于社会学的分析与思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黄向阳;;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人本标准[J];前沿;2011年15期
5 李承贵;;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三大变革走向[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0年02期
6 朱有志;社会科学学术创新的力量之源[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5年03期
7 ;人文学科研究30年回顾[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8 黄慕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鉴特性及指标探讨[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陈志良;张世远;;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哲学反思[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董京泉;;关于中国当代学术发展规律问题[J];云梦学刊;2009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汤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要适应时代的变化[N];文学报;2000年
2 叶继元;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立法”[N];社会科学报;2004年
3 孟广林;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2年
4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刘金涛;独立思考 和而不同[N];社会科学报;2003年
5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刘劲杨 刘永谋;人文社科评价走上法治之路[N];社会科学报;2004年
6 蔡曙山;我国社会科学评价的若干要素[N];光明日报;2002年
7 记者 卢新宁;展望21世纪社科与人文科学[N];人民日报;2000年
8 元辛;人类学关注社会文化变化[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本文编号:2499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499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