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学术史研究:新兴的学科
[Abstract]: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academic history is a new subject. "Contemporary academic history" includes two elements: "academic history" and "contemporary". "academic history" is the academic research on academic research, that is, the course of academic development in the past. "Contemporary" is a general concept of time, which refers specifically to 1949 to the present. The contents of contemporary academic history research mainly include macro academic history research, subject history research, scholar case study, academic criticism and so on. Chen Plain was put forward earlier in the new period and actively carried out the study of academic history and achieved outstanding research results. Before "academic history", the term "contemporary" was specially qualified, and the proposition of "contemporary academic history" was put forward, then the Journal of Cloud Dreams was done earlier. At present, 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academic history should emphasiz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re are several points worthy of attention: firs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problem-centered research, secondly,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case study of scholars, and thirdly,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oral records of contemporary scholars (oral history). We have every reason to take a positive and optimistic attitude toward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cademic history. For a long time in the future, 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academic history will continue to become a hot field of academic research, and important achievements will be made. "Contemporary academic history" will gradually be built into a more mature discipline in the exact sense.
【作者单位】: 湖南理工学院中文系;《云梦学刊》;
【分类号】:C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荣科;中国社会传统政治心理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沈跃春;冯友兰对“大全”悖论的消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李曼曼;谭书龙;;试析徽州文化精神在胡适文化心理中的积淀[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4 阎步克;宗经、复古与尊君、实用(上)──中古《周礼》六冕制度的兴衰变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阎步克;;宗经、复古与尊君、实用(下)——《周礼》六冕制度的兴衰变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吴卫东;;哲学与人生境界——人的生存质量说之四[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李景源;论文化的综合创新[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1999年05期
8 李禹阶,汪荣;汉初儒士的群体认同与价值取向探析[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张君辉;;论教授委员会制度的本质——“教授治学”[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杨齐福;科举制度的废除与二十世纪初中国学术文化的转型[J];东方论坛;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批胡适运动与《诗经》学[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刚;道治主义政治文化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1年
2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3 姜晓敏;略论西汉对犯罪的预防与惩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李庆刚;“大跃进”时期“教育革命”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刘文勇;价值理性与中国文论[D];四川大学;2002年
6 李琼英;魏晋南朝寒人仕进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国民;董仲舒的经学诠释及天的哲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丽;《人间词话》辨[D];暨南大学;2003年
9 张振龙;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与文学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程勇;汉代经学视野中的儒家文论叙述[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国忠;从世袭到流动:中国上古时期等级制度演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文慧科;杜预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王利民;论胡适的实用主义方法论[D];湘潭大学;2002年
4 彭世文;晚清士大夫觉醒与严复天演哲学[D];湖南大学;2002年
5 邱才桢;关于宋代绘画中的国家观念的考察[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6 李娟;西汉官吏经济犯罪现象的文化透视[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景红艳;论春秋战国时期士文化人格之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宋新雅;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的差异及其文化解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聂甘霖;东周血缘关系的解体[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邢培顺;刘向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征稿启事[J];社会科学家;2011年07期
2 庾光蓉;黄萍;;高校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的路径[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志尚;;关于学会章程和选举有关问题的报告[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志龙;落实“两个推进”[N];社会科学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王早霞;为什么要构建能源社会学[N];山西日报;2005年
3 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武寅;认真落实科研强院、人才强院战略[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科研局 郑珐;完善科研资源配置机制的几点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张华;以创新精神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N];社会科学报;2008年
6 张正明 本报记者 贾辉;创新理论 咨政育人[N];黑龙江日报;2006年
7 吴s∈┓,
本文编号:25239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523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