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上海地区卫所城市形态及功能演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7 12:48
【摘要】:明代卫所城市是中国古代围郭城市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征是肇始于军事型围郭城市,后逐渐兼容民政功能成为“普通”城市。明亡之后,有相当数量的卫所城并未随卫所制的消亡一并消失,而是得以存留并成为县级行政中心。在明代,今上海地区不与府县同城的独立卫所城有金山卫(今金山)、青村所(今奉贤奉城镇)、南汇嘴所(浦东惠南镇)、吴淞江所(今宝山)和宝山所(今浦东高桥镇北)等5座;它们之中,除宝山所城消亡以外,其它4座城市皆于后世成为县治所在,为一县总领之地。本文试图通过对地方志及其它著述、古旧地图和近代大比例实测地图等文献材料的梳理比对,兼用田野勘察等手段,以历史形态学方法,结合中国传统史料的特性,尝试以区块分析的思路开展对上述城市的复原研究。力求呈现这些城市发生起源、形成及演化等情况的详细过程;理清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特殊类型城市的转型,并将之视为明清上海地区城市发展谱系一种类型来加以阐明。本文在序章与终章之外,共分为7个章节,从城市历史形态和功能演变两方面入手,分析上海地区卫所城市在明清两代的城市发展过程。第一章是为上海地区卫所城市的筑城简史,本文将城墙的出现作为卫所军事城市的出生证明,着重讨论了城墙的演变情况,并兼及城市选址的原因。虽然笔者并不赞同“古为今用”的功利历史观,但在宝山所城已沦入长江而不存于世的情况下,本文放弃了对该城的探索。接下来的第二至第五章,是对其余四座卫所城进行的复原研究。文内根据今日各城留存的史料厚度,尽可能的将四城明清时期的风貌端出来,并以分出的时间断面绘制历史地图。这也是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和重点内容。第六章则是在前四章的基础上,总结上海地区卫所城市的特性,分析它们江南原生城市的异同,并归纳出江南沿海卫所城市的形制。第七章与终章描述的是上海地区卫所城市功能的变化,并评价它们在今日上海市域内城市体系形成过程中的地位。本论文通过对金山卫、青村所、南汇嘴所和吴淞江所等城市的研究,发现其形制上的“独特”之处。这个“独特”之处是相较于周边城市而言,对于处在江南地区的城市或市镇聚落来说,水系对城市形态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上海地区的卫所城市身上,却完全看不到这种影响,可以说这几座卫所城市的最大特征就是“厌水性”。“厌水性”的由来是与城市本身的功能和筑造过程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的。卫所城市作为国家海防系统中的军事城市,其筑造过程是有这强烈的国家意志贯穿其中的,是由官方统一规划、建造,可以说它们是突然降临的城垒而非因经济社会活动自发产生的城市聚落。所以自然条件对其的影响必然不大,江南地区最大的自然特色——水乡河流,显然并不能左右卫所城市的城市格局。
【图文】:

上海地区卫所城市形态及功能演变的研究,孙昌麒麟;2017年


9东南沿海卫所体系的构筑莫重于洪武十九年(1386 年)汤和南下巡海之事,但此之前也有零星设置,如太仓卫就设于吴元年(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 年)。①因此卫所设置的时间点是做出判断的一条线索。《明史·兵志三》中有记录在洪武二十年(1387 年)设“金山卫于松江小官场,及青村、南汇嘴城二千户所”。②从时间点上来说,,符合汤和筑城一事。而且早先设置的卫所,多沿用已有旧城,城墙形态与汤和所建的多不相同。③另,正德《金山卫志》上卷 1《城池》:“洪武十九年,安庆侯等官领命沿海置卫,召嘉、湖、苏、松等府卫军民土筑”,④表明金山卫乃安庆侯主持修筑。同①见《明史》卷 40《地理志一》“太仓州”条,北京:中华书局,1974 年,第 920 页。②前揭《明史》,第 2244 页。③见孙昌麒麟:《江南沿海卫所城市平面形态比较及分类探析:基于旧日军大比例尺实测图的考察》,《都市文化研究》第 14 辑,上海三联书店,2016 年。④[明]张奎:正德《金山卫志》,《上海府县旧志丛书·金山县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年,第 16 页。

上海地区卫所城市形态及功能演变的研究


《日制金图》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C912.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

本文编号:25239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5239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5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