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分析中的“故事”范畴——对文献的一个挖掘式梳理与探讨

发布时间:2019-08-09 07:48
【摘要】:"故事"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使用并熟悉的词汇和现象。本文试图尝试把"故事"作为一个分析性的理论概念引入到社会研究当中来,将其与影响着短时段社会运行的集体行动领域和影响着长期行为特征的制度规范研究领域中,与"故事"具有一定亲和力的已有理论研究结合起来,给"故事"概念以初步的定位探讨。通过文献梳理和分析我们看到,将"故事"引入集体行动理论进行讨论时,"故事"通过短时的情景定义发挥作用,对既定环境及将面临的境况的主观解释和判断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人自身的行动决策及集体行动的状态;而在有关社会规范与"故事"相联系的讨论中,"故事"是通过集体记忆作用于共同规范的形成和演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社会公众规范的载体。
【图文】:

参加人,临界模,人参,临界值


图1临界模型在图1中,横轴表示期望的参加人数,也就是每个个体的“临界值”,纵轴表示偏好参加的人数,也就是实际有多少人参与。45度线上的诸点表示实际参加累积人数等于期望参加的累积人数;其左侧部分曲线,表示实际参加人数大于期望参加人数,右侧部分曲线则表示实际参加人数小于期望参加人数。只有当实际参与累积人数大于期望参与累积人数时,即累积曲线处于45度线左侧时,集体行动才能自动延续。这个模型隐含着一个很强的前提,即集体行动的潜在参与者能够观察或判断已参与行动的人数规模。而在现实情况中,许多集体行动是人们无法获知较为准确的参与人数的,但人们依然通过想象或其他对不完整信息的分析来对偏好参与人数进行判断。根据卡尼曼的“便利性”法则,人们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往往会高估容易获得的案例的价值,以及这类事件发生的概率。而“故事”则往往属于这类人们容易获得的案例。如果我们接受卡尼曼的研究结论,那么我们将看到,如果出现了某种集体行动正在扩展的“故事”,那么,潜在的行动参与者可能会高估偏好参与的人数。因此在临界值模型中,有更大的可能沿同一条曲线达到更偏于右侧的群体人数临界值,或曲线更偏于右侧的保持集体行动规模稳定的均衡点,使集体行动在一个更大规模的水平上持续下去。见图1曲线Ⅰ,假如没有“故事”引致的对预期参与人数的高估,可能人们预期参与行动的人数为25人,在此情况下,集体行动只具有潜在可能性,无法现实发生。而加入“故事”的因素高估预期人数后,可能预期参与人数为50人,在此情况下,该集体行动则可以持续,并达到85人的均衡点。在临界值模型中,有一类情况是曲线的起始位置在纵轴上存在一定截距,这表示即使期望的参加人数为零时也会愿意参加的人数。假定累积曲线形状不变,则在这?

参加人,临界模,人参,临界值


图1临界模型在图1中,横轴表示期望的参加人数,也就是每个个体的“临界值”,纵轴表示偏好参加的人数,也就是实际有多少人参与。45度线上的诸点表示实际参加累积人数等于期望参加的累积人数;其左侧部分曲线,表示实际参加人数大于期望参加人数,右侧部分曲线则表示实际参加人数小于期望参加人数。只有当实际参与累积人数大于期望参与累积人数时,即累积曲线处于45度线左侧时,集体行动才能自动延续。这个模型隐含着一个很强的前提,即集体行动的潜在参与者能够观察或判断已参与行动的人数规模。而在现实情况中,许多集体行动是人们无法获知较为准确的参与人数的,但人们依然通过想象或其他对不完整信息的分析来对偏好参与人数进行判断。根据卡尼曼的“便利性”法则,人们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往往会高估容易获得的案例的价值,以及这类事件发生的概率。而“故事”则往往属于这类人们容易获得的案例。如果我们接受卡尼曼的研究结论,那么我们将看到,如果出现了某种集体行动正在扩展的“故事”,那么,潜在的行动参与者可能会高估偏好参与的人数。因此在临界值模型中,有更大的可能沿同一条曲线达到更偏于右侧的群体人数临界值,或曲线更偏于右侧的保持集体行动规模稳定的均衡点,使集体行动在一个更大规模的水平上持续下去。见图1曲线Ⅰ,假如没有“故事”引致的对预期参与人数的高估,可能人们预期参与行动的人数为25人,在此情况下,集体行动只具有潜在可能性,无法现实发生。而加入“故事”的因素高估预期人数后,可能预期参与人数为50人,在此情况下,该集体行动则可以持续,并达到85人的均衡点。在临界值模型中,,有一类情况是曲线的起始位置在纵轴上存在一定截距,这表示即使期望的参加人数为零时也会愿意参加的人数。假定累积曲线形状不变,则在这?
【作者单位】: 国家信息中心
【分类号】:C9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幼迟;;社会分析中的“故事”范畴——对文献的一个挖掘式梳理与探讨[J];社会学评论;2017年04期

2 蓝维;社会规范学习在青少年健康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3 庄平;社会规范系统的结构与机制[J];社会学研究;1988年04期

4 梁柏章;;对转型背景下我国农村居民集体行动的探讨——以社会资本为研究视角[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年04期

5 黄孙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网络社会研究?[J];新美术;2017年06期

6 王南n\;;城市社会研究方法论问题探讨[J];社会科学;2017年08期

7 夏春祥;论时间:人文及社会研究过程之探讨[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刘能;;当代中国转型社会中的集体行动:对过去三十年间三次集体行动浪潮的一个回顾[J];学海;2009年04期

9 风笑天;;《社会研究:设计与写作》[J];青年探索;2015年03期

10 王天夫;;社会研究中的因果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马剑虹;刘

本文编号:25246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5246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d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