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原创讲席的缺失与中国学术创新的不足

发布时间:2019-08-16 07:24
【摘要】:中国学术为何缺乏创新活力?文章透过R.柯林斯的学术变迁理论视角,把这个问题放入中国学术传统和学术制度中加以反思。其结论为,中国学术形态为学院型学术仪式而非创新型学术仪式,其中缺乏乃至没有生成思想创新的社会要素,文本而非智慧被捧为学术仪式中的神圣客体,创新思维饱受冷遇和排斥,创新学者遭到流放,创新情感能量无法得到孕育、积累和提升。在此情境下,创新学术活动的仪式化诉求成为泡影,从而失去了有效激荡思想创新的学术生活形式。把中国学术推上创新轨道的一个必要和重要手段是设立原创讲席。
[Abstract]:Why is there a lack of innovative vitality in Chinese academia? Through 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ins' theory of academic change, this problem is reflected in Chinese academic tradition and academic system.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academic form of China is academic ceremony rather than innovative academic ceremony, in which there is no social element of ideological innovation, text rather than wisdom is praised as the sacred object of academic ceremony, innovative thinking suffers from cold treatment and exclusion, innovative scholars are exiled, and innovative emotional energy can not be conceived, accumulated and promoted. In this situation, the ritual appeal of innovative academic activities has become a failure, thus losing the effective form of academic life to stimulate ideological innovation. One of the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means to put Chinese academic on the track of innovation is to set up original lectures.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C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祚鹏;;浅议《聊斋志异》三教合一的天道观[J];蒲松龄研究;2007年01期

2 魏世民;;桐城派理论的发展和最后总结——论姚永朴的《文学研究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郭淑新;余亚斐;;化宗教文化为人文文化——孔子“鬼神”观探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崔显艳;;贾政形象诠释的儒家文化之矛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5 王艳照;;痛并幸福着——陶渊明和他那个时代的二律背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6 杨祥全;;论传统武术“打练合一”风格的历史形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欧蕾;徐开良;;近十年四言诗研究综述[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赵沛霖;;两种人生观的抉择——关于《离骚》的中心主题和屈原精神[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梁宁森;;“五行配五”的文化含义及其科学价值[J];北方论丛;2007年02期

10 郭明志;;汉火百炼金源金,周制一用中华中——金源文化考论[J];北方论丛;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军;;“慨然思复三代庠序之法”:许衡的教育追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张东海;;南宋江西陆子学派的形成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张景平;;士与二十世纪的实践性儒学——试论刘尔p樀乃枷搿⑹导捌湟庖錥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4 苏奎;;四川三段式神仙镜的西王母图像考察[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志学;徐学初;;梦想与现实:关于四川汉画社会成因的再思考[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夏毅辉;;论中国文化内在发生、发展的地域因素——从“六朝”地理概念切入的研究[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薛忠祥;;全球化对中国人认同的教化价值分析[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刘鹏;张成博;;黄老之学天道环周与《黄帝内经》营卫运行理论的建构[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萃[C];2006年

9 张效霞;;论中医首先是文化[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亮亮;林慧光;;始于怀疑 终于信仰 归于实用——浅析中医学术流派兴衰之路[A];全国中医药研究生专辑[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8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雷;法家君主专制理论与秦朝的兴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姜虹;钱穆的清代学术史著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崔鲮丽;中国古典诗词时间审美感悟的三种境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梁月英;《韩非子》法治精神及其文学表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智慧;《豆棚闲话》与“三言”叙事艺术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张莎;老子“道”的管理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钱苏青;清前期思想控制之法律问题论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谭玉龙;老子和马克思关于人的异化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李瑾;论初唐诗歌的生命意识[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宗福邦;精品意识·团队精神·严谨学风[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5期

2 康怀远;;问题意识·经典阅读·学术创新——新年寄语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学术创新的关键在于方法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09期

4 叶险明;学术创新与“学术泡沫”[J];哲学研究;2002年08期

5 英堂;恪守学术规范 推动学术创新——“首都中青年学者学术规范论坛”在京举行[J];云梦学刊;2004年06期

6 仲伟民;当代学术史研究与学术创新[J];云梦学刊;2005年04期

7 刘德厚;为实施“学术精品”工程进言[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5期

8 曹之;借古鉴今 打造精品[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5期

9 严春友;;把学术批评的重心引向思想性批评——纪念《学术批评网》创办五周年感言[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叶继元;;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观点创新之对策[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沈立;周兆明;;勇于探索回答时代性理论与实践问题——辽宁省(2007—2008年)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获奖成果述评(代序)[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2 章玉钧;谭继和;;论郭沫若后三十年的学术争鸣[A];郭沫若与百年中国学术文化回望[C];2002年

3 ;前言[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4 ;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与成果转化的思考与探索[A];优化学术环境 促进学术繁荣——全国社科联工作会议主题发言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肖雯 唐红丽 采访整理;顾海良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 学术创新的关键在于方法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本报“两会”报道小组;中国道路与中国学术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曲阜师范大学 崔茂新;当代人文学术创新跑径构想[N];社会科学报;2006年

4 余三定 熊元义;回到真正的学术创新之路[N];文艺报;2006年

5 胡家祥;学术原创中的殊途与同归[N];光明日报;2006年

6 顾朝阳;打造交流平台推动学术创新[N];安徽日报;2006年

7 州社科联;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科界[N];甘孜日报(汉文);2007年

8 本版编辑 李明华(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研究员) 王宏维(广东省哲学学会副会长、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 任剑涛(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 高小康(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寻找人文社科发展的新空间[N];社会科学报;2006年

9 郑红军 李伦;广东社科学术年会召开[N];南方日报;2008年

10 举水;规范化反思、本土化再造:当代中国学术文化的生命力(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本文编号:25272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5272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d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