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物质惩罚与道德谴责在公共合作秩序建立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9-09-11 23:31
【摘要】:目的:良好的公共合作秩序对一个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虽然物质惩罚机制被许多研究者认为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们的合作水平,促进公共合作秩序的建立。但由于这种机制在实施过程中的负面影响,如何更好地发挥它在公共合作秩序建立中的作用还需要研究者们的进一步探索。与物质惩罚相比,那些依靠人们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由于不会对社会规范违反者造成直接的收益损失,似乎更容易被人们所使用和接受,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实施物质惩罚机制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成为促进公共合作秩序建立的更有效机制。因此,本研究尝试应用新的道德谴责机制,并结合不同的机制执行者,考察和比较物质惩罚与道德谴责机制在公共合作秩序建立中的作用。 方法:本研究采用重复公共物品游戏为实验的基本框架,研究共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探讨第二方物质惩罚与道德谴责在公共合作秩序建立中的作用,一共包含四个不同的处理组:基线组、物质惩罚组、道德谴责组、结合道德谴责和物质惩罚组,分别考察和比较这些机制下的合作水平、收益情况、物质惩罚和道德谴责行为。第二部分探讨第三方物质惩罚与道德谴责在公共合作秩序建立中的作用,一共包含三个不同的处理组:物质惩罚组、道德谴责组、结合道德谴责和物质惩罚组,分别考察和比较这些机制下的合作水平、收益情况、物质惩罚和道德谴责行为。第三部分在第一和第二部分的基础上,比较同一种机制,当由第三方或第二方来实施时对公共合作秩序建立产生的作用大小,主要比较合作水平的差异。 结果:(1)、道德谴责对合作水平的影响并不是完全好于物质惩罚机制,只有在第二方实施时,道德谴责效果才好于物质惩罚机制。(2)、虽然结合道德谴责和物质惩罚机制在第三方实施时对合作水平的提高效果是最好的,但在第二方实施时与道德谴责机制没有显著差异。(3)、第三方的实施效果也并不是完全好于第二方,当实施道德谴责机制时,第二方实施对合作水平的提高反而要高于第三方。(4)、在收益上,第二方实施三种机制时,虽然总体上没有显著高于基线组,但还是表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在合作秩序建立的后期,三种机制下的总体收益显著高于基线组。第三方实施三种机制时,道德谴责与结合道德谴责和物质惩罚处理下的收益分别显著高于基线组。而物质惩罚和基线组之间虽然在总体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物质惩罚的收益也呈现出上升趋势。在合作秩序建立的后期,物质惩罚组的收益显著高于基线组。(5)、即使不会减少规范违反者的收益,人们还是愿意花费自己的成本实施道德谴责。 结论:(1)、与不存在任何约束机制相比,物质惩罚和道德谴责机制更能提高人们的合作水平,促进公共合作秩序的建立。(2)、当建立合作秩序的参与者与评价者有直接经济利益关系时,参与者对道德上的评价更加敏感,道德谴责比物质惩罚机制更能发挥促进合作秩序建立的作用。而当参与者同时面对道德谴责和物质惩罚时,“德”和“利”之间的矛盾可能会使参与者产生情绪上的波动,从而影响了合作水平的提高。(3)、当建立合作秩序的参与者与评价者没有直接经济利益关系时,参与者的合作决策更依赖于评价者的评价反馈,且对物质上的惩罚更加敏感。在这种情况下,结合道德谴责和物质惩罚在公共合作秩序建立中的作用最好,单独应用物质惩罚的作用好于单独应用道德谴责。(4)、当评价机制会减少建立合作秩序的参与者的收益时,参与者更愿意相信和接受第三方的评价行为,使得第三方的实施效果好于第二方;而当不减少参与者的收益,只对参与者进行道德上的谴责时,由于第三方评价的外部性以及与参与者较远的心理距离等原因,第二方实施的作用反而好于第三方。(5)、公共合作秩序的建立初期,制约机制的实施可能会给带来一定的成本损失。但当这些制约机制开始有效运行后,公共合作秩序的维持将使人们获得更大的收益。(6)、人们在决定是否花费自己的成本对社会规范违反者进行评价时,是否会减少社会规范违反者的收益并不是他们所考虑的因素之一。
【图文】:

第二方,物质,对合,合作水平


罚、道德谴责以及结合应用道德谴责和物质惩罚处理下的合作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秩和检验 z=-6.60,p=0.000;z=-6.65,p=0.000;z=-6.66,p=0.000)。这说明,无钱的损失还是道德规范的制约都对人们合作水平的提高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德谴责下的合作水平还显著高于物质惩罚处理(秩和检验 z=-2.49,p=0.013),这证研究的假设一和假设二,道德谴责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们的合作水平,而且它在公共序建立中的作用要好于物质惩罚。但是,与本研究之前的假设三不一致的是,虽然责和物质惩罚处理单独实施时都能促进公共合作秩序的建立,但两者结合时,其发用并不是最好的。这种处理下的合作水平虽然显著高于物质惩罚(秩和检验 z=-2=0.004),但和道德谴责处理没有显著性差异(秩和检验 z=-0.89,,p=0.329)。另外,还可以发现,与其他两种处理相比,结合道德谴责和物质惩罚处理下的合作水平还相对的波动和不稳定,在第 9、10、23 回合有明显的下降,但在第 5、7、21、24呈现高峰。

第二方,区间,合作水平


0-5 区间表示合作水平最低,16-20 区间的合作水平最高。通过观察在不同合作受到的评分差异,可以进一步寻找物质惩罚、道德谴责行为和合作水平之间的关系方物质惩罚处理中我们发现,高合作区间 16-20 受到的评分显著高于 0-5、11-15 两,但和 6-10 和合作区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见表 3.3)。可见,在这种处理下,高合作被试一样都受到了惩罚,惩罚并不是指向那些低合作倾向者。而第二方道德谴责处合作水平越高,道德谴责分数越少,各合作水平区间之间,低合作水平区间受到的数都显著高于高合作水平区间(见表 3.4)。第二方结合道德谴责和物质惩罚处理中合作水平区间受到评分的差异没有像道德谴责处理时那样明显。虽然 0-5 合作区间评分显著高于其他高合作水平区间,但6-10合作区间和11-15合作区间,11-15和16区间受到的评分都没有显著性差异(见表 3.5)。因此认为,第二方在实施这三种处合作水平的不同物质惩罚和道德谴责行为表现,可能会对合作水平提高的产生不同。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2.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叶烽;;亲社会性行为及其社会偏好的分解[J];中国经济学;2009年00期

2 刘建华;;社会合作与利益协调:国外公共品博弈实验综述[J];西部论坛;2013年01期

3 宋紫峰;周业安;;收入不平等、惩罚和公共品自愿供给的实验经济学研究[J];世界经济;2011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一啸;基于复杂网络和演化博弈理论的社会[D];浙江大学;2010年

2 韦倩;人类合作行为与合作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D];山东大学;2009年

3 范良聪;实验经济学兴起与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陈叶烽;社会偏好的检验:一个超越经济人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超;“全局互动+全局学习”社会结构下公共品博弈演化的数理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叶海;推理能力和惩罚在公共物品困境中的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3 郭雁;基于Web的实验经济地理学平台开发与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347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5347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b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