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别青年赡养父母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为例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基金(项目编号:HEUCF172205) 首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课题
【分类号】:C913.5;C91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浦维新;;农村家庭赡养内涵的演变及今后农村养老的主要形式[J];老年学杂志;1991年04期
2 赵迎旭;王德文;;老年人非家庭赡养方式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7年03期
3 赵玉茹;;社会工作介入我国农村家庭赡养问题探讨[J];现代妇女(下旬);2014年05期
4 张渝;马长琼;江柳;;贵阳市主要社区老年人精神赡养的现状调查分析[J];知识经济;2013年01期
5 罗静 ;说出您心目中的新世纪[J];社会;2000年03期
6 陈香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J];西北人口;2001年03期
7 王格;略论我国城乡家庭赡养职能及其变化趋势[J];老年学杂志;1986年01期
8 马红光;;农村家庭赡养老人的福利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9 成调;阳泉人敬老新时尚[J];山西老年;1998年05期
10 徐声汉;美国的老人问题[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199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林超;;试论家庭赡养与农村养老[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张仪卿;;和谐是家庭赡养与老人健康的主轴[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南韵玲;;我们是这样养老的[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童万亨;;福建省老年学学会[A];农村养老保障专集——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八)[C];2005年
5 王爱娣;徐姗姗;;关于居家养老问题的若干思考[A];社会转型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童万亨;;省老年学学会会长童万亨在省老年学学会第二届第三次理事会上的讲话[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七)[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凤一;农村家庭赡养纠纷成因与社会工作介入实践报告[D];长春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349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534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