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三社联动”中社会工作的专业缺位与补位

发布时间:2019-11-06 06:49
【摘要】: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体系创新催生了"三社联动"的实践探索和政策设计。"三社"中起步晚却最具能动力的社会工作(者)专业优势的发挥对于"三社联动"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社会工作(者)在"三社联动"中尽管就提供特色服务、策划社区活动、链接组织资源等呈现出专业优势,但专业缺失仍较明显,主要体现为"依附—庇护"模式下的专业知识转化欠缺、发挥空间不足等问题。归根结底,这种"依附—庇护"模式存在内因方面的专业自觉性不够和外因方面的优势主导性缺位。因此,"三社联动"应从"依附—庇护"模式向"优势—权变"模式转变,从政府取向、三社关系、社工自觉等方面采取导向性补位策略,即政府需采取包容性扶持式态度,促进"三社"各方平等协作,建设自觉的"四型"社会工作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三社"摆脱盲目性联动,实现权变性联动,达到1+1+13的效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我国现代化管理中的“三社联动”策略[J];上海城市管理;2011年02期

2 宋兰云;;点多面广,门类齐全 “三社联动”如何摆脱大杂烩形象[J];社区;2012年24期

3 叶南客;陈金城;;我国“三社联动”的模式选择与策略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文;;推进社区建设的新视野——市社联等单位专题研讨综述[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王振祥 曾漳龙;“三社联动”管理创新的扬州实践[N];中国社会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闫薇;三社联动:促进无锡社区融合式发展[N];中国社会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赵伟 冯永伟;山西100个社区拟试点“三社联动”[N];山西青年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华霞;“三社联动”下流动儿童早期发展的行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年

2 姜伟云;社区为老服务项目中的“三社联动”探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3 徐颖;成都市武侯区玉东社区“三社联动”治理的案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4 张睿;“三社联动”工作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5 刘莹;社会工作视角下“三社联动”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6 何菁菁;太仓市“三社联动”发展策略研究[D];安徽大学;2017年

7 毕冉;太仓市三社联动发展模式研究[D];安徽大学;2017年

8 刘钰;太原市“三社联动”现状及对策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7年

9 赵猛猛;地区发展模式应用于“三社联动”的实务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10 王子沫;“三社联动”机制推动广州城市社区社会工作发展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565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5565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9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