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心理生态的交互结构及共生演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2 01:11
【摘要】:人因是我国煤矿事故的关键致因。在当前煤炭去产能背景下,强烈的失业风险感知、不良的深井工作环境以及劣化的组织关系等均导致了煤矿从业人员职业源性的心理损害日趋严重,使得整个煤矿安全心理系统呈现劣化趋势,安全风险因素日趋复杂,管理难度不断加大。事实上煤矿事故的发生是煤矿生产活动中主体与环境间或主体间心理、行为、关系劣化问题的深层映射。如何突破传统的个体、局部、静态的安全研究视角,以一个更为贴近现实的有机性、交互性和演化性的“生态”视角来揭示煤矿安全心理系统中不安全因素发生的内在机理正成为新的方向。本研究基于事故防控、安全心理与行为、组织中人际交互以及生态心理学等领域的文献研究,界定了“煤矿安全心理生态”的概念和内涵,厘清了其基本组成要素和主体结构,刻画了基于心理、行为和关系的心理生态交互层级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质性研究构建了基于心理-行为-关系关联下的煤矿安全心理生态交互结构模型,通过问卷调研方法获取相关基础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煤矿安全心理生态具体交互要素进行实证分析,进而从现实的动态演化逻辑出发,运用神经网络和社会网络建模等方法模拟多主体交互要素混合干预下的煤矿安全心理生态系统的共生演化过程。最后,基于实证和仿真结果设计了煤矿安全心理生态EPBR健康互促共生政策体系。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煤矿安全心理生态的构成和交互层面分析。以生态心理学中主体与主体间、主体与环境间有机互动的思想为原则剖析了煤矿安全生产系统中自然和衍生环境要素、执行-决策-监察层为主的生态主体要素,基于心理-行为-关系的内在关联性分别探讨了心理层面的资源和情感交互特性、行为决策层面的利他和排他特性以及关系层面的共生关系和秩序演化路径,在互害-强偏利-弱偏利-可}
互利-强互利的共生关系分类基础上提出了恐怖态-危险态-风险态-康复态-健康态的共生秩序演化路径。(2)煤矿安全心理生态交互结构模型构建和量化研究。通过质性研究厘清了煤矿安全心理生态的心理与行为交互机理,确立了外源交互变量(环境、资源和情感交互感知)、内源交互变量(注入式、分离式和吸取式的交互特征以及风险偏好、参考点依赖的风险特征)以及交互行为倾向变量(助力、维持、忽略、侵害、设障、退出等利他和排他行为)。基于此,构建了基于心理-行为-关系逻辑下的煤矿安全心理生态交互结构模型。设计开发了煤矿安全心理生态交互要素的测量问卷,并以矿工、管理和监管生态主体为对象开展相应的实证调查并获取了多主体的相关实证数据。(3)煤矿安全心理生态实证分析研究。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当前煤矿安全心理生态释放出了多元劣性交互信号,由于安全的脆弱性和无法逆转性,这些劣性信号应引起高度重视。具体揭示了当前宏观衍生和自然环境劣化严重、多主体间存在冲突性交互感知,其中所有主体的资源和情感双低分裂型平均占比约20%。主体的交互特征呈现多样化、低风险偏好比例较低且排他行为占比较大。另外,年龄、月收入、家庭收入、住房、工作年限、文化程度、负担人口数、职位、政治面貌、婚姻状况和宗教信仰等社会人口学变量对不同主体的行为倾向具有显著差异性影响。进一步结合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在回归分析中验证了自然环境、宏观和微观衍生环境、任务资源、关系资源、发展资源、正式情感和非正式情感交互感知对部分利他和排他行为具有直接的影响效应。此外,在交互特征和风险特征的调节效应检验中,验证了注入式、分离式、吸取式交互特征以及风险偏好和参考点依赖对环境交互感知和情感交互感知与部分排他行为间关系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同时注入式、分离式、吸取式交互特征对环境、资源和情感交互感知与部分利他行为间关系也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4)煤矿安全心理生态共生演化仿真研究。构建以真实煤矿组织互动下矿工、管理和监管的生态网群结构,结合Matlab、Python以及Visual Studio等平台联合开发了煤矿安全心理生态共生演化仿真系统,通过对实证数据初始分析基础上,得到了基于卓越、薄弱份子干预以及外源、内源交互要素和网络影响强度混合干预下的共生演化仿真结果。仿真结果显示,当前煤矿安全心理生态形成了以可纳共生关系为主且强偏利共生关系次之的涌现特征,整体秩序落入了“危险态”。通过增强薄弱和卓越份子的网络影响强度,发现了其具有能够不断扭转系统共生秩序的潜力。通过对各环境交互、资源与情感交互、交互特征以及风险特征等要素分别进行调节干预,发现宏观衍生环境、任务资源和情感交互感知、注入式和分离式交互特征以及风险偏好在改变共生关系和秩序方面具有相对较强的干预能力,同时关系资源交互的过度强化,则会导致共生秩序的层级退化。基于此,以不同生态群体为对象在不同内、外源交互要素和网络影响强度的混合干预下,发现了矿工生态群的初始干预效应最为显著,而监管生态群具有极强的“传播器”特质。在多主体生态群进行资源和情感匹配干预时,矿工和监管生态群体的匹配效果最优。此外,增强的网络影响强度会加大内外源交互要素的优化扩散作用,促进共生秩序的跃进。当同化提升所有生态群体或者其各交互要素时,产生的共生牵引力最强。(5)煤矿安全心理生态EPBR健康互促共生体系设计。以环境E-心理P-行为B-关系R为提升对象,分别进行了客体环境调控设计、心理干预设计、行为防控设计、主体共生力建设和网络传播建设,同时该共生框架嵌入了政府-企业-家庭-管理者-监管者-矿工等多角色,形成了煤矿安全心理生态多主体间互促共生的成长体系。
【图文】:
本研究直接来源于导师陈红教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煤矿安全心理生态的交互结构、演化机理与引导政策研究(基金编号:71473248)。1.2 研究背景(Research Background)1.2.1 煤炭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性能源我国能源资源具有“富煤贫油少气”的赋存结构特点,在已探明的各种能源储量中,煤炭储量占有量高达 94%,而石油储量仅占 5%,天然气储量仅占 0.6%,据估算,当前清洁能源的增速需达到 22%,才能替代 1%的煤炭需求,但这种替代须建立在一定成本优势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除此,煤炭作为我国基础性能源一直支撑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煤炭消费量始终保持在 60%以上,占据能源消费的“半壁江山”(国家统计局,2018)[1]。煤炭提供了近 80%的发电能源、70%的化工能源和 60%的民用商品能源。预计未来 10 年,煤炭仍将占我国主体能源资源的 55%以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17)[2]。我国主要能源的查明资源储量、能源生产和消费情况如图 1-1 所示[3]。查明资源储量比例能源生产比例能源消费比例
图 1- 2 中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煤炭事故死亡人数对比ure 1- 2 The comparison of coal deaths in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Australia来源: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澳大利亚安全工作网以及网站(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18;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2018;Safewor2018)[4][5][6]可知,相比美国和澳大利亚来说,中国几十倍乃至一百多倍的煤矿事故的巨大差距,表明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仍面临长期严峻考验。进一步对17 年国家官方公布的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百万吨死亡率、事故总起数进行整理,旨在详细把握我国煤矿安全所面临的问题,,如表 1-1 所示表 1- 1 我国煤矿事故统计分析表Table 1- 1 Statistical analysis table of coal mine accidents in China 总死亡人数 百万吨死亡率 产量(亿吨) 事故总起数 年 5670 5.07 11.1 3082 年 6995 4.94 14.2 4434 年 6434 4.17 16.08 4087 年 6027 3.08 19.56 3639 年 5938 2.811 21.1 3341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C912.6;C81
本文编号:2659374
【图文】:
本研究直接来源于导师陈红教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煤矿安全心理生态的交互结构、演化机理与引导政策研究(基金编号:71473248)。1.2 研究背景(Research Background)1.2.1 煤炭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性能源我国能源资源具有“富煤贫油少气”的赋存结构特点,在已探明的各种能源储量中,煤炭储量占有量高达 94%,而石油储量仅占 5%,天然气储量仅占 0.6%,据估算,当前清洁能源的增速需达到 22%,才能替代 1%的煤炭需求,但这种替代须建立在一定成本优势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除此,煤炭作为我国基础性能源一直支撑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煤炭消费量始终保持在 60%以上,占据能源消费的“半壁江山”(国家统计局,2018)[1]。煤炭提供了近 80%的发电能源、70%的化工能源和 60%的民用商品能源。预计未来 10 年,煤炭仍将占我国主体能源资源的 55%以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17)[2]。我国主要能源的查明资源储量、能源生产和消费情况如图 1-1 所示[3]。查明资源储量比例能源生产比例能源消费比例
图 1- 2 中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煤炭事故死亡人数对比ure 1- 2 The comparison of coal deaths in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Australia来源: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澳大利亚安全工作网以及网站(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18;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2018;Safewor2018)[4][5][6]可知,相比美国和澳大利亚来说,中国几十倍乃至一百多倍的煤矿事故的巨大差距,表明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仍面临长期严峻考验。进一步对17 年国家官方公布的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百万吨死亡率、事故总起数进行整理,旨在详细把握我国煤矿安全所面临的问题,,如表 1-1 所示表 1- 1 我国煤矿事故统计分析表Table 1- 1 Statistical analysis table of coal mine accidents in China 总死亡人数 百万吨死亡率 产量(亿吨) 事故总起数 年 5670 5.07 11.1 3082 年 6995 4.94 14.2 4434 年 6434 4.17 16.08 4087 年 6027 3.08 19.56 3639 年 5938 2.811 21.1 3341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C912.6;C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鹏;钱永坤;;我国煤矿安全“内部监管”有效性研究——基于监管者视角[J];经济管理;2015年12期
2 焦蒲;;心理健康的生态评估:结构、原则和方法——基于人类发展的生态心理学理论的探讨[J];教育科学论坛;2015年23期
3 朱苏丽;龙立荣;贺伟;王忠军;;超越工具性交换:中国企业员工—组织类亲情交换关系的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5年11期
4 董丰;盛武;;煤矿瓦斯事故直接经济损失预测模型[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5年05期
5 汪伟忠;卢明银;张振芳;;煤矿作业人员系统风险知觉能力量化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年08期
6 王根霞;张海蛟;王祖和;;基于风险偏好信息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评价指标权重[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5年11期
7 高伟明;曹庆仁;宋学锋;;安全遵从行为与安全参与行为的差异性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年04期
8 陈红;胡倩楠;张孝如;;矿工“员工帮助计划(EAP)”接纳意愿及影响因素[J];中国矿业;2015年04期
9 曹庆仁;李凯;;各种煤矿安全管理行为及其相互影响作用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5年01期
10 董文兰;郭红梅;李秀萍;郭支喜;朱婷娟;余红梅;;煤矿接尘工人工作倦怠与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4年09期
本文编号:26593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659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