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5 09:03
【摘要】:智能手机的出现重塑了社会文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然而任何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随时随地带着手机已然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于是,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常见:早晨醒来先拿起手机查看新消息,午休空隙不时拿起手机观看视频,走路间隙拿出手机翻看朋友圈,深夜流连于不同手机应用软件,有时候尽管什么也不做也忍不住要打开手机查看。不知不觉中,很多人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出现了手机依赖行为。这种不合理的手机使用行为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他们正处于青年晚期和成年早期的过渡时期,身心发展还不成熟,更容易陷入手机依赖的困境,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如何摆脱手机依赖,管理个体的手机使用行为成为大学生群体必须应对的问题。本文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以失补偿假说、小组动力学和社会学习理论作为分析和干预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理论基础。在结合手机依赖相关研究成果与服务对象需求的基础之上,按照感受影响、发现需求、厘清利弊、分析成因、探讨方法、规划目标、控制行为、形成习惯的干预逻辑,制定了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服务方案,并据此开展了小组工作。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逐步引导小组成员感受手机带来的影响,重新审视个体的手机使用行为,厘清手机使用的利弊,启发认识手机依赖的弊端,进而树立理性使用手机的意识。同时,通过小组成员互相分享、探讨手机依赖的成因和改善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和巩固小组经验,管理个体的手机使用行为,达到改善手机依赖的目标。大学生手机依赖小组的评估结果显示,本次小组活动的目标基本达成,成员树立了理性使用手机的意识并对手机使用行为进行了管理。同时,成员对小组活动的满意度较好。本文为改善个体手机依赖行为提供了可借鉴的干预逻辑和策略,并且对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发展的路径选择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但由于笔者自身理论学习和实务经验的局限,以及服务方案设计的不足,本文对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还存在改进的空间。经过笔者的总结和反思认为完善小组工作方案和丰富实务经验、促进资源链接和服务衔接,可以进一步增强服务效果,更有效地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
【图文】:

趋势图,手机,知网,文献


赖研宄的整体状况呈现出以下5个特点:逡逑1.2011年以来相关研究的数量显著增加逡逑如图1-1所见,在2011年以前,中国知网(CNICI)中相关文献的数量十分有逡逑限。第一篇相关文献出现在2002年,第一篇明确出现“手机依赖”一词的文献出现逡逑在2003年,文章以《警惕“手机依赖症”》为题目,提出手机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逡逑的同时,“手机一族”群体悄然出现,由于无法摆脱对手机的依赖,患上了“手机依逡逑赖症”或是“手机焦虑症”。自2011年起,有关手机依赖的研究数?量逐年增加,其中逡逑2015年到2016年研究数量的增加最为显著,是有关手机依赖研究数量的高峰。2016逡逑年以后,相关研究的增速放缓,但整体上也呈递增趋势。这一趋势也契合了智能逡逑手机的发展及其普及率的增高,反映出研宄者们对于手机所带来的手机依赖现象逡逑的关注度不断增加。逡逑400-逡逑300-逡逑I邋mo-逦一""逡逑I邋.邋.逡逑%邋\邋\邋\邋\邋^邋%邋^邋\邋^邋%>邋\邋\邋%邋\邋^逡逑图1-1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以“手机依赖”为主题词的文献数■趋势逡逑2.学科分布以医药卫生科技为主

手机,知网,文献学


赖研宄的整体状况呈现出以下5个特点:逡逑1.2011年以来相关研究的数量显著增加逡逑如图1-1所见,在2011年以前,中国知网(CNICI)中相关文献的数量十分有逡逑限。第一篇相关文献出现在2002年,第一篇明确出现“手机依赖”一词的文献出现逡逑在2003年,文章以《警惕“手机依赖症”》为题目,,提出手机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逡逑的同时,“手机一族”群体悄然出现,由于无法摆脱对手机的依赖,患上了“手机依逡逑赖症”或是“手机焦虑症”。自2011年起,有关手机依赖的研究数?量逐年增加,其中逡逑2015年到2016年研究数量的增加最为显著,是有关手机依赖研究数量的高峰。2016逡逑年以后,相关研究的增速放缓,但整体上也呈递增趋势。这一趋势也契合了智能逡逑手机的发展及其普及率的增高,反映出研宄者们对于手机所带来的手机依赖现象逡逑的关注度不断增加。逡逑400-逡逑300-逡逑I邋mo-逦一""逡逑I邋.邋.逡逑%邋\邋\邋\邋\邋^邋%邋^邋\邋^邋%>邋\邋\邋%邋\邋^逡逑图1-1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以“手机依赖”为主题词的文献数■趋势逡逑2.学科分布以医药卫生科技为主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C916;C91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胡晓斌;杨轶男;张孟媛;苗苗;白亚娜;郑山;王敏珍;;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症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7年10期

2 黄海;李翠景;桂娅菲;周春燕;吴和鸣;张建育;;大学生冲动性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疏离感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年04期

3 郑显亮;王亚芹;;国外青少年手机依赖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5年08期

4 郑锴;刘仁慧;任丽平;王柳行;;某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及对健康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年22期

5 方晓义;刘璐;邓林园;刘勤学;苏文亮;兰菁;;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与干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年01期

6 孙江伟;李琳;林超;吴声;汤迪;穆凯;;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征及与孤独感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4年09期

7 姜永志;白晓丽;;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与应用[J];教育生物学杂志;2013年03期

8 赵林萍;;晋中学院大学生手机成瘾调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8期

9 高文斌;陈祉妍;;网络成瘾病理心理机制及综合心理干预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柴晶鑫;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意向及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谢灿杰;大学生人格、社交焦虑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年

2 王娅蓓;叙事治疗模式下“手机依赖症”青少年的个案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3 郭煜;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的个案工作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799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6799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e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