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漂鸟运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6 16:33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积淀和灵魂所在,反映了人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生活方式。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对青年群体的关注有助于青年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本研究立足于青年这一特殊群体,梳理出德国漂鸟运动的发展历史,了解漂鸟青年的价值观、人生观、生活方式,以期对转型时期的中国青年亚文化现象有借鉴意义。德国漂鸟运动是指发生在德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青年主导的,颠覆成年人社会秩序的青年运动,其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野外徒步、远足、乡村民谣、简易服装等,特点是边缘性以及对当时资本主义主流文化的颠覆与批判。德国漂鸟运动的兴起主要受到当时社会历史条件、思想文化背景和教育制度三方面的影响。19世纪末德国经济跳跃式发展的方式以及技能和成就导向式的教育为德国社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尼采反理性主义及德国固有的森林崇拜情结,使青年想要退回中世纪原有的生活方式,快速远离冷漠和不确定的新社会,以期在自然中体验平等、互动和舒适。漂鸟运动发端于中世纪云游四方的手工业学徒工,他们在实践中磨练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漂鸟运动的发展经历了草创阶段、分化阶段、式微与再出发阶段等三个阶段。草创阶段是温和、不激进的,青年们多以浪漫的风格来表现自己另类的生活方式。随着一战的爆发,漂鸟运动进入分化阶段,这一阶段的青年无论是价值观念还是生活方式都是狂热、激进的。德国青年不满于受到理性主义和技术治理统治下的德国资产阶级主流文化,他们想要通过性解放、酗酒、裸体主义等形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但是,随着战争的结束,漂鸟运动进入式微与再出发阶段,漂鸟青年之前的理想破灭了,残存的漂鸟青年文化或被主流文化收编或主动妥协退出漂鸟运动,新型的漂鸟运动以浪漫、休闲、娱乐的形式得以留存并影响至今。这场以漂鸟青年为主体的亚文化现象不仅在当时名震一时、引起巨大反响,而且对德国人的价值观念也产生了不小的冲击。本文从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关系层面,分析德国漂鸟运动与当时主流文化的博弈,即亚文化与主文化有相疏离的一面,也有与主文化相对立的一面“反文化”。在此过程中,主流文化会对其有不同程度的收编,但是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又不仅仅是“收编”,也有亚文化的主动退出即“妥协”的一面。文章最后分析了德国漂鸟运动对我国青年亚文化的启示,指出当下中国青年亚文化的发展应该倡导“一元主导多元并存:主文化一元主导亚文化处于从属地位”的新型文化模式,对青年亚文化的研究应该更多关注青年另类风格对青年群体的意义,以及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如何共处的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C913.5
本文编号:2743872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C91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瑞玲;;当代西方亚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J];国外理论动态;2014年08期
2 卢鹏;;亚文化与权力的交锋: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研究的逻辑与立场[J];青年研究;2014年03期
3 J.弥尔顿·英格;黄瑞玲;;反文化与亚文化[J];国外理论动态;2013年10期
4 黄瑞玲;;亚文化:概念及其变迁[J];国外理论动态;2013年03期
5 童欣;;青年与现代性——从19世纪末德国的“候鸟运动”谈起[J];当代青年研究;2011年03期
6 田钿;宋雁慧;;妥协与收编:青少年亚文化的终结方式?——以中国“80后”亚文化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20期
7 李伯杰;;论德国文化中的森林崇拜[J];德国研究;2010年01期
8 黄瑞玲;;亚文化的发展历程——从芝加哥学派到伯明翰学派[J];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11期
9 黄瑞玲;;汉水文化:在亚文化与主文化关系中审视[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高丙中;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变迁[J];社会学研究;199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浩;论当代青年亚文化对青年身心发展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438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743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