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障碍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本文关键词:人际交往障碍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人际交往十分重要。其实每个人都有试图搞好人际关系的愿望,都希望能够与他人和谐共处,但是搞好人际关系有时候不是那么容易,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会造成一系列问题,容易产生焦虑感,时间长了就会陷入交往困境,但是人际关系问题必须解决,因为这是人的一生都要面对的问题,因此解决人际交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红利,中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社会意识形态也发生巨大的变化。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化,随着中国加入WTO后,逐步实现经济全球化战略,越来越多的海外人才归国创业,它们把外国的先进技术带到中国来,在中国较为宽松的商业氛围下创业,海归人才创业想法是好的,但是因为长期受海外文化熏陶,难免会逐渐产生文化差异,很多人才回国后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人才缺乏与外界沟通,在遇到困难时不寻求外界帮助,长此以往非常容易引发情绪障碍或行为偏差。目前来看,国内对人际交往困境的社会工作介入机制研究还没有深入,暂时还处于摸索阶段,可查询的理论文献不多,但是此类研究在国外已经得到比较普遍的开展。社会工作介入机制区别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专业工作理念,社会工作介入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强调“助人自助”的理念,与案主交流后,了解案主需求,通过深入挖掘潜能,整合周边资源,提升案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工作的目标分别为宏观目标和微观目标,微观的目标主要是帮助个人和家庭解决相关问题。宏观目标是改善社会制度,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与发展,宏观的目标比较大,实现起来较为困难,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才可实现。社会工作介入两大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个案工作是以“助人自助”为核心价值观,强调个别化、平等和接纳的原则。小组工作具体来说就是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通过小组成员之间有目的性的互动、互助,使参加小组活动的个人获得行为上的改变。通过不断分析发现,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的研究显得十分的有必要。因此本文将运用专业的方法,以个案工作为基本方法,通过人际交往中引入小组工作方法的必要性、小组工作在提升人际交往中的应用,以及出现的困境等内容进行探讨,突出小组工作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优势和可行性,从而促进小组工作方法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
【关键词】:人际交往困境 社会工作介入 个案工作 小组工作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1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导论9-17
- 1.1 研究背景9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9-10
- 1.2.1 研究目的9-10
- 1.2.2 研究的意义10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10-13
- 1.3.1 国内文献综述10
- 1.3.2 国外文献综述10-13
- 1.3.3 研究述评13
- 1.4 研究理论依据13-15
- 1.4.1 优势视角理论13
- 1.4.2“人在情境中”理论13
- 1.4.3 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13-14
- 1.4.4 增权理论14-15
-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5-16
- 1.5.1 研究思路15
- 1.5.2 研究方法15-16
- 1.6 本研究可能存在的创新点16-17
- 第二章 个案工作介入人际交往困境的实践17-25
- 2.1 案主资料17-18
- 2.2 会谈记录18-19
- 2.3 社工分析19
- 2.3.1 个人系统分析19
- 2.3.2 环境因素分析19
- 2.4 发现问题19-20
- 2.4.1 环境适应能力不足19-20
- 2.4.2 自信心不足和自卑心理20
- 2.4.3 嫉妒心理20
- 2.4.4 从众心理20
- 2.5 制定目标与计划20-23
- 2.5.1 制定目标20-21
- 2.5.2 DAC模式签约21
- 2.5.3 任务21-22
- 2.5.4 社工的角色22-23
- 2.6 实施计划23-24
- 2.6.1 情感方面介入23
- 2.6.2 认知方面介入23
- 2.6.3 行为方面介入23-24
- 2.6.4 环境方面介入24
- 2.7 结案与效果评估24-25
- 第三章 小组工作方法介入人际关系困境的实践25-43
- 3.1 小组筹划(朋友你最行)25-28
- 3.1.1 招募组员基本情况25-28
- 3.2 目标目的28-43
- 3.2.1 预计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方案28
- 3.2.2 小组活动方案实施28-40
- 3.2.3 小组活动评估40-41
- 3.2.4 小组困难与反思41-43
- 第四章 研究总结与反思43-44
- 参考文献44-46
- 附录46-49
- 附录一46-47
- 附录二47-49
- 致谢49-50
- 作者简介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工作介入策略[J];社会工作(实务版);2011年09期
2 张省;蒋斌;黎萍;;地震残疾人居家身心康复的社会工作介入[J];社会工作(实务版);2011年11期
3 花菊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策略探讨——多部门合作模式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J];学术论坛;2004年04期
4 李伟梁;;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的过程分析[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7年08期
5 李f:伟;雷杰;;“社区建设”概念的逻辑分析及社区社会工作介入的方向[J];学习与实践;2007年12期
6 程中兴;;灾害社会工作介入的三个问题[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9年04期
7 洪庆喜;李绍伟;刘桂智;;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工作介入[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9年08期
8 林珍;;民间纠纷调解的社会工作介入——基于沪浙等地的“老娘舅”的思考[J];社会工作(下半月);2010年03期
9 赵丽红;薛新娅;;论社会工作介入我国城市反贫困的思考——以解决社区贫困现象为切入点[J];学理论;2010年10期
10 雷晴;;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妻子”的应用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梁幸镯;;多重系统下“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工作介入[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蔡应妹;;社会工作介入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雪竹;;城市民族社区建设与社会工作介入[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民政部社会工作司 柳拯;对社会工作介入灾后重建的思考[N];学习时报;2009年
2 张雅桦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管理系副教授;社会工作介入彩民购彩行为优势与途径分析[N];中国社会报;2014年
3 王婴 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副主任 教授;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不同视角[N];中国社会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明海英;社会工作介入“失独”家庭还是要靠制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李东华 贾英 陈晓鸿;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功能和优势[N];中国社会报;2010年
6 本期嘉宾 深圳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徐道稳;农民工艾滋病防治需要社会工作介入[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7 何振锋 宋爽;政府与社会携手为受助者撑起一片天[N];中国社会报;2010年
8 彭善民 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失独社会工作的意义与可能[N];中国社会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超;优势视角下的失独家庭个案工作介入研宄[D];河北大学;2015年
2 王竹韵;增能理论视角下“失独家庭”心理调适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王艳姣;日间照料中心半失能老年人的个案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4 朱硕;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抑郁症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贺培培;个案工作介入城市失独家庭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6 李晓婷;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随迁子女学习适应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7 彭诗棋;社会工作介入罪错未成年人教育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8 肖昕;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学习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9 杨洋;提升儿童独立意识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10 桑庆民;个案工作介入“学业不良”初中生的路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人际交往障碍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96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79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