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加拿大努纳武特地区人口高自杀率因素的描述性分析,2001-2011
本文关键词:影响加拿大努纳武特地区人口高自杀率因素的描述性分析,2001-2011,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历史上,加拿大努纳武特地区就存在自杀现象。然而,自杀群体主要是年老多病者,他们的自杀行为多是出于对集体的考虑,不愿意家庭、社会受到个人的拖累。多数情况下,他们在自杀前会与家人协商并达成一致才会做出决定。有时,他们的自杀行为甚至是在家人的帮助下完成的。 然而,近几十年来,该状况有所改变。努纳武特地区的人口自杀率急剧增加,且最重要的特征为年轻人口成为自杀人口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尽管近年来联邦政府和努纳武特地区政府都极为关注当地日趋严重的自杀现象,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试图控制居高不下的自杀率,但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本文基于对努纳武特地区2001年到2011年相关数据的研究,试图探究并分析造成当地高自杀率的主要因素。这有助于深入了解该地区高自杀率的现象,并对其他具有较高自杀率的地区如何应对这一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现有文献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阐释加拿大努纳武特地区高自杀率现象。宏观上,学者们将整个社会的自杀问题作为其研究对象,并认为只有社会因素才能够对某个社会或者某个团体的自杀变化产生影响;相比之下,从微观角度出发研究自杀问题的学者则将个人的自杀现象作为其研究对象,认为个人的自杀行为是由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且这些因素因人而异,更强调个体的差异性。近年来兴起的扭力理论则囊括了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更全面的研究自杀现象的根源。尽管不少学者从事自杀问题的研究,专门研究加拿大努纳武特地区自杀问题的学者却寥寥无几。此外,这些学者在研究该问题时,更倾向于将当地的长期性问题如地区政府的权力关系和社会变迁与高自杀率相联系,这种研究对于现实中解决该问题的借鉴意义并不大。因此,本文将整个Nunavut地区的自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当地自杀率的若干社会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希望为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借鉴。本文以扭力理论为指导,基于新闻报道、以往研究中的口述资料和采访记录,将该理论阐释的四个“扭力”来源——不同价值观的冲突、愿望与现实之间的冲突、相对剥夺、应对危及技能的缺乏一细化成四个类别的社会因素:受教育程度和就业状况,社会关系,社会问题,文化传统。为了更详实地研究这些社会因素,作者在每一类别中选取一个或多个指标。这些指标包括:毕业率,就业水平人口比重,单身人口比重,单亲家庭中未成年人口比重,他杀率,罪案严重程度指数,使用官方语言的人口比例变化等。针对这些指标,作者收集了2001年至2011年加拿大努特武特地区的相关数据,并分析这些数据与这些年间自杀率的关系。最终得出受教育程度和就业状况,社会关系,社会问题,文化传统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地的高自杀率,即扭力理论所阐释的四个来源均影响着努纳武特地区自杀现象的发生。因此,要想从根本上开展努纳武特地区的自杀研究和预防自杀工作,必须采取措施减弱和消除产生扭力过程中相互矛盾的体验,避免扭力的形成。
【关键词】:努纳武特地区 自杀率 影响因素 描述性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13.9
【目录】:
- Acknowledgement4-5
- Abstract5-7
- 摘要7-11
- Chapter One:Introduction11-15
- 1.1 Background Information11-13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13-14
- 1.3 Thesis Organization14-15
- Chapter Two:Literature Review15-24
- 2.1 Durkheim's Suicide Theory15-18
- 2.2 Micro Suicide Theories18-19
- 2.3 Strain Theory19-21
- 2.4 Literature on Canadian Suicide21-24
- Chapter Three:Resources,Data and Methodology24-30
- 3.1 Resources24-28
- 3.2 Data and Methodology28-30
- Chapter Four:Suicide Rate and Social Elementts30-47
- 4.1 Suicide Rate30-32
- 4.2 Social Elements for Suicide Rate32-44
- 4.2.1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32-35
- 4.2.2 Social Relationship35-38
- 4.2.3 Social Problems38-41
- 4.2.4 Tradition and Culture41-44
- 4.3 Policy Implications44-47
- Chapter six:Conclusion47-50
- 6.1 Findlings47-48
- 6.2 Limitations of the Research48
- 6.3 Expectations for Future Studies48-50
- Works Cited50-53
- Appendix53-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孝宾;;美国老人自杀率上升[J];国外医学情报;1996年09期
2 何兆雄;;中国自杀率高不高?——我说不高![J];学术论坛;2008年02期
3 李晓莉;;透过日本的高自杀率来看日本人的生死观[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08期
4 廉洁;美国人自杀多的原因[J];城市问题;1982年00期
5 罗光远;自杀在美国[J];社会;1985年04期
6 张杰;景军;吴学雅;孙薇薇;王存同;;中国自杀率下降趋势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7 何兆雄,DavidLester;中国自杀率的性别差异[J];医学与社会;1997年04期
8 上官子木;中国人自杀现象的本土特点[J];社会学研究;1995年02期
9 刘少蕾;关于青年自杀研究的几个问题[J];青年探索;1996年06期
10 谢丽华;;再说说流动妇女的归宿[J];农家女;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旭;陈正权;;创伤后成长及汶川地震后自杀率较低的因素分析[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高章峰;肖虹;聂舒;王智宇;林燕惠;;2010年我国主要门户网站对自杀报道的内容分析[A];全国第九届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二)[C];2011年
3 范伟伟;;从性别角度分析农村女性自杀现象[A];中国大陆妇女危机干预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专家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建军;;自杀,一个都太多——我国青少年自杀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贵州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胡林英;;我国农村年轻妇女自杀原因辨析[A];中国大陆妇女危机干预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专家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陈启选;高之旭;;自杀一般特点分析[A];第四届文化精神病研究报告选编[C];1993年
7 冯珊珊;肖水源;;我国农村自杀问题的研究状况[A];全国第九届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二)[C];2011年
8 肖巍;;精神健康与女性自杀——公共健康伦理视角[A];中国大陆妇女危机干预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专家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宗荣;;理论信息学的视野:信息社会中妇女问题的新特征[A];中国大陆妇女危机干预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专家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新华;诺敏;;试论大学生情绪障碍及其辅导[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谢宗睿;日本年轻人自杀率升高[N];光明日报;2013年
2 高杨;农村妇女自杀率大幅下降因由考[N];农民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张星海;中国人自杀率为何偏高[N];北京科技报;2004年
4 杨晴川;印度南部一地区,自杀率全球最高[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5 田辉;灿烂阳光和自杀率有何关系?[N];科技日报;2005年
6 ;心理原因导致隆胸者自杀率高[N];北京科技报;2004年
7 唐学鹏;“孤独工厂”的渊薮[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8 刘亮 农业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自杀潮”表明欧洲仍处危机边缘[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2年
9 记者 刘秋伟;每10万人有13.6人自杀[N];深圳特区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卢杰 周斌;政法干警自杀率不比社会整体水平高[N];法制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秀雅;影响加拿大努纳武特地区人口高自杀率因素的描述性分析,2001-2011[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2 钟琴;社会变迁视角下的农民自杀现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何楠;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国城市自杀问题剖析[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影响加拿大努纳武特地区人口高自杀率因素的描述性分析,2001-2011,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00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80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