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浙江省三门县拜忏群体的构成与行动逻辑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4 12:25
   拜忏群体是浙江省三门县及邻近地区民间活动中的一种职业或半职业的仪式专家群体,其活动区域以三门县为中心,主要活动内容是在丧礼上唱诵经忏。他们在宗教身份上往往释道不分,至今活跃在该区域各大乡间,成为陪伴众多民众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的重要角色。本研究基于社会组织民俗的研究视角,将拜忏群体作为一个民俗组织进行动态性把握,通过对成员构成与仪式活动的描述,讨论该群体的内部结构与社会特质,解析他们通过竞争与合作构建自己的生存网络,并为了自身生存发展做出新调适的行动逻辑。在具体的田野调查过程中,运用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的调查手段,坚持“主位”与“客位”相结合,探讨拜忏群体作为一个临时性组织的运行逻辑,进而深入了解这个活跃在各大乡间的特殊群体,为仪式专家研究与丧葬仪式研究提供鲜活个案。本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交代选题缘起,对研究中所涉及的主体进行界定并阐明其研究意义,然后对相关的学术史进行梳理,最后简要介绍调查点概况。第二部分首先交代如何发现并进入田野的过程,接着通过厘清拜忏的定义、当地民众如何认知拜忏以及拜忏的接受性来认识这一区域性丧俗。拜忏本身所包涵的结构分子极为庞杂,佛教、道教、民间信仰皆融汇其中,经过长期的在地化发展,现已转化成一种与固有的大传统截然不同的小传统文化。第三部分探讨拜忏群体的结构与特征。就群体的内部结构与组织特征而言,接忏人、先生、拜忏人成为群体的三个组成部分,彼此之间密切合作,形成一个临时的、相对稳定的团队。群体的身份是他们在日常实践中做出的主动选择,群体的社会地位则由民众的态度和群体内部的声音共同决定。第四部分以韩家村的一场拜忏仪式为个案,通过民俗志的书写方法对仪式角色、仪式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呈现拜忏群体作为一个临时性的组织在具体民俗事件中是如何运作的。同时,从仪式过程可见,丧主家孝眷在拜忏群体的指导下配合共同完成整场仪式,也得到了情感宣泄和心灵慰藉。第五部分探讨拜忏群体关系的构建与维系。作为一个临时性的特殊共同体,拜忏成员具有自己的能动性,有意识地去维系或建构各种社会关系,改变原有的关系结构。合作与竞争并存,是拜忏群体中关系网络的基本状态,同时也是该群体逐步走向职业化的表现。第六部分探讨拜忏群体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空间做出的新调适。仪式活动的专业化、男性的加入以及成员的年轻化保证着群体的生命力。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尽管群体的身份地位得到改善,但固有的偏见使得他们仍不断进行角色的自我正名,同时政府的管理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群体认知和表达的过程。结语部分对本论文进行梳理和总结,重申本论文观点,并对后续研究提出设想。
【学位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C912.2
【部分图文】:

成员,元宝,仪式,地点


图 4.1:灵堂布置(笔者自制于 2018 年 11 月 21 日)周虹告诉笔者,作为一名接忏人,要比其他成员提前来到丧主家,指点他们进行供品的摆放以及场地的布置。法器以及佛像牌、秤、镜子、尺、剪刀等必备的仪式器物,都是由接忏人准备,亲自带到丧主家。若是丧主家较远,则由丧主家出资包车到接忏人指定的地点,接送参加丧事活动的成员和仪式的法器等,此费用通常由丧主家承担。①待收拾妥当后,周虹从包里拿出一块印有“佛光普照的黄色供桌布挂在方桌前,此时即将举行拜忏仪式的神圣空间被构筑起来。另一边,其余的拜忏成员陆续到齐,参加今晚活动的一共是六名女性成员和两名男性成员。在进行简单的寒暄叙旧后,他们从自己随身携带的包里拿出经书念经架、保温杯等放于各自的座位上,之后便一起帮忙干活,或是点香蜡烛,或是叠元宝。元宝由黄纸叠成,一位拜忏人念的一部经忏等同于一个元宝,念好之访谈人:周露丹,访谈对象:周虹;访谈时间:2018 年 8 月 3 日,访谈地点:韩家村拜忏仪式现场。

分布图,仪式,手绘,乐器


图 4.2:拜忏仪式现场简图(张鹏丽手绘于 2018 年 11 月 21 日)①图 4.3:成员使用乐器的分布图(笔者自制于 2018 年 11 月 21 日)仪式过程中所用的仪式文本是各类“宝忏”。“宝忏”主要是

分布图,乐器,成员,分布图


38图 4.3:成员使用乐器的分布图(笔者自制于 2018 年 11 月 21 日)式过程中所用的仪式文本是各类“宝忏”。“宝忏”主要按照一定仪轨进行的一种说唱文本。从性质上看,宝忏与宝卷”“香诰”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是民间信仰文艺的民间各类信仰活动中流通甚广,文本内容主要以佛教教义,是一类通俗易懂的韵文体,无论从唱词还是诵唱方式上异。整场的唱经方式采用的是两边对唱再合声的方式,拜忏仪式现场的肃穆以及拜忏成员的隐私问题,笔者当晚只画了一张现场简图,具体情况请她帮忙绘制,在此说明并表示谢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凤西;;老会[J];民俗研究;1989年04期

2 郑荣贵,李振富;殡仪服务的现状与思考[J];社会工作研究;1995年03期

3 范玲;从镇政府强制土葬丧主火化败诉说起[J];中国民政;2005年05期

4 宋凤西;;莱阳的老会[J];民俗研究;1992年03期

5 黎国璞;;在人生的终点站[J];民族文学;1990年08期

6 李继春;火化后不应再土葬[J];乡镇论坛;1996年09期

7 周宝安;“并骨”投错墓 生死两不安[J];中国民政;1997年05期

8 何保正;禹城市殡仪馆“透明化”操作受到欢迎[J];中国民政;2003年04期

9 顾文显;;诈尸[J];海燕;2001年01期

10 许龙锡;陈雪鸿;;德哲的夙愿[J];民族文学;201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廷竹;;鲁迅晚年弟子黄源[A];黄源纪念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树行 陈通;愚昧殡葬仍盛行[N];光明日报;2005年

2 首席记者 孙俊程;“第九步”迈得最坚实[N];盘锦日报;2011年

3 王旭辉;“白托”大赚黑心钱[N];市场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闫聪颖;为人民服务 树殡仪新风[N];驻马店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姜明;丧葬攀比“成就”“黑色暴利”[N];工人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韩小红;用劳动树立形象[N];中国妇女报;2006年

7 解淼邋记者 胡爽;市殡仪馆全面提升服务质量[N];盘锦日报;2008年

8 福建省漳浦县民政局;骨灰处理稳妥推进虚拟陵园网上祭扫[N];中国社会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汤保全 通讯员 张恤民;甘洒青春谱壮歌[N];新农村商报;2017年

10 杨翠敏 刘德军;顺义殡仪馆:“经营”品牌 两个效益双丰收[N];北京社会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永红;曲硐回族丧葬文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2 倪彬;汉唐“匿哀”等罪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露丹;浙江省三门县拜忏群体的构成与行动逻辑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9年

2 张艺馨;苏北丧葬乐班的人类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18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818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f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