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玩MOBA类游戏者的自我扩张动机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7 15:13
   游戏动机理论认为人们玩游戏主要是出于三个方面的动机,即:成就动机,社会交往需要和沉浸。成就动机是指游戏者玩游戏是为了通过在游戏中赢得比赛来提高游戏者的在游戏中的能力和等级以及在游戏中获得地位,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赢得别人的尊重,提升自尊的动机。社会交往动机,是指游戏者玩游戏主要是为了实现人际交往需要。一般出于社会交往动机而选择玩游戏的游戏者会通过在游戏中和其他游戏者聊天进而建立亲密关系的方式来实现这种需要。很多社会交往动机型游戏者报告,因为得到游戏中朋友的支持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们的生活压力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游戏者克服了生活中的困难。沉浸动机(Immersion)是指游戏者玩游戏主要是因为喜欢沉浸在游戏中这种虚拟的环境,喜欢游戏中丰富多彩的画面,甚至有些游戏者通过沉浸在游戏中来逃避现实生活。游戏理论还提出,这三种主要的动机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同时存在于每个游戏者身上,只是在不同时候不同的情况下某种动机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其他两种动机退居次要地位。自我扩张理论认为,人具有通过人际交往的方式,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从而将他人纳入自我,将他人的物质,观念和认同纳入到自我当中来从而达到扩张自我的需要。自我扩张理论提出自我扩张动机是人的一种基本动机,这种动机可以在意识或者无意识情况下发生,但很多时候是在无意识情况下发生的。随着理论的不断发展,发展后的自我扩张理论提出,自我扩张的主要方式除了通过人际交往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方式以外还可以通过参加具有新奇的挑战性的活动来获得。在Aron的自我扩张模型的基础上AST理论(Burris,C.T.,Rempel,J.K.,Munteanu,A.R,Therrien,P.A.,2013)还提出,自我扩张的动机不仅促使人们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还包括,建设社会,赋予事物意义,储存财富从而达到扩张和延续自我的目的。通过学习和体验新事物来增加个人知识和收集具有意义的个人物品,以及寻求认知和情感体验都属于满足自我扩张的需要。其中包括三种领域来获得自我扩张(身体接触,社会领域,空间符号领域)。而MOBA(多人在线战术竞技类游戏)游戏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新奇性和社交性。特别是2015年正式公测进入公众视野并迅速席卷各大校园的《王者荣耀》。MOBA类游戏是以团队作战,游戏者被分成两组以1 VS 1,3 VS 3,5 VS 5的形式相互竞技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游戏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游戏技能,并且在作战过程中需要和队友相互协调不断沟通来达到获得游戏胜利的目的。甚至在游戏以外的现实生活中游戏开发商也会在咖啡厅,酒吧等地方为游戏者们提供相互交流的场所和平台方便游戏者沟通游戏技术。无论是游戏的性质还是游戏开发商的营销手段都大大提高了 MOBA类游戏的社交性。两种自我扩张理论和游戏理论的三种动机看起来都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比如游戏理论中的成就动机成分,自我扩张中的社会性吞噬就在定义上和描述上都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已有学者证明在MMORPGS(大型角色扮演游戏)中自我扩张动机是游戏的基本动机。因此从MOBA角度探究自我扩张动机作为游戏的基本动机,不仅能丰富游戏动机理论和自我扩展理论,还能验证前人的研究成果是否具有普遍性。本研究以西南大学在校大学生以及在网络平台上招募的社会人士为研究对象,对自我扩张程度,对游戏的热情,传统游戏动机进行测量。得到了 142份有效问卷。结论如下:(1)玩MOBA类游戏超过6个月的经验丰富的游戏者比那些玩同一款MOBA类游戏不超过6个月的游戏新手,体验到更多的自我扩张。(2)玩MOBA类游戏时长越长每周花费在玩游戏上面的时间越长。(3)每周花费在玩MOBA类游戏时间超过15个小时就会明显感觉到游戏影响到了游戏者的学习和生活。(4)MOBA类游戏者在玩游戏中体验到的自我扩张程度与游戏动机理论中的成就动机、社会交往动机、沉浸动机之间存在显著性的正相关。(5)自我扩张程度与阿米巴自我理论中的身体吞噬成分、空间符号吞噬成分之间存在显著性的正相关,但和社会吞噬成分之间不存在显著性的相关关系。(6)主成分分析得到两个主成分因子,主成分因子一包含自我扩张成分,Yee游戏动机理论中的成就动机成分,社会交往动机成分,沉浸成分,以及阿米巴自我理论中的身体吞噬成分,空间符号吞噬成分。主因子2包含自我吞噬量表(Engulfing self scale)中的社会吞噬成分。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在玩MOBA类游戏中自我扩张是游戏者玩MOBA类游戏的基本动机,其中成就动机,社会交往动机,以及沉浸动机只是为了满足自我扩张需求的不同策略。(7)主成分因子1与和谐性热情和强迫型热情之间都存在显著性的正相关,但与和谐型热情之间的相关程度高于和强迫型热情之间的相关程度。(8)主成分因子2与和谐型热情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但是与强迫型热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的关系。未来的研究还可以从不同的游戏类型,以及不同年龄段,不同种族背景下的被试作为研究对象,提高研究结果的外部效度。
【学位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C912.6
【部分图文】:

量表


?西南大学顼士学位论文???质匹配反应时和被试报告的与亲密伴侣的关系质量呈正相关,并且能够预测未来??P个月内的主观亲密度的増加情况(Aron?&?Fraley?1999)。??(2)将他人纳入自我暈表(I0SS)??Aron,Aron和Smollan为了测量将他人纳入自我的程度编制了将他人纳入爲??我量表(Inclusion?of.?other?in?the.?.s'e.lf?Scale,简称?I0S.S)?(Aron,?Aron,?&??Smollan,?1_992.)?6将他人纳入義我量表由七个图形表耶,每个图形都包含两个圖圈,??其中一个圆.圈代表苜B另外一个圖圈代表他人。.这七个图难中的两个_圖之间是??相互麗叠的,麗叠的部分代表将他人纳入自我的程度,重叠越多代表将他人纳入??自我的程度越大。这个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并且能够预测未来E个月内能否维??持亲密关系(Aron?&?Fraley.,I"9)?〇??

主成份,根值,特质,主成分


成分数??图1:主成份散点图??如图1所示:第一*第二个主成分的特质根值较大,其他几个均较小。由此??也可以看出提取两个主成分因子是合理的a旋转前的各因子载荷矩阵见下表??4-13:???表4-13旋转前的因子载荷矩阵°???成分1?成分_2??鲁歳扩张龜度?.842?.105??.游鎌交爾机麵?.785?-.0.40??游戏沉糧爾机鼙_?.842?.016??游戏成_机驗?■?815?-.?175??阿米芒J■体吞嚙_?.657?.250??阿米巴社;会_魏龔事?.1.01?.940??阿米巴_遵:间猶号最表?.645?-.280??療取鱗:域_戀???a,?fipiei????由表4-13可知除了变量“阿米巴社会交彳主量表”需要用变量2进行解释外,??其他的变量都可以用成分1进行解释。从表4-13中我们无法清楚地知道提取的两??个主成份因子到底是解释哪几个变量的(载荷数值最好在0.9左右),所以我们??需再看旋转后的0子载荷矩阵。??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图见下表4-14?:从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个??主成分因子可以用来解释“自我扩张程度”、“游戏社交动机量表”、“游戏沉??浸动机量表”、“游戏成就动机量泰”、“ESS晨表身体吞噬分量表”、“ESS??24??

因子载荷,阿米巴


旋转法: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a.旋转在3次迭代后收敛。??旋转后的因子载荷图见下图:图2??旋转?间中的成分阁??.]0-?阿米巴¥会交往&丧??0.5-??阿米巴身体#噬S丧??°?白我扩张稈度??O??游戏沉漫动机贵表〇??分?〇?〇????ls>?游戏成就动机&表O??〇??两米巴空间符蜉资表??-0.5-??-1.0,??1?I?I?i?I??-1.0?-0.5?0.0?0.5?1.0??成分1??图2旋转后地因子载荷??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唯佳;汪振国;崔恒曦;韦义平;;阅读和电视中虚构人物带来的自我扩张[J];山西青年;2018年19期

2 蔡立辉;政府部门自我扩张行为分析[J];人文杂志;1999年06期

3 郑永红;梁鑫;;毒品的自我扩张性及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2年09期

4 温世清,王利达;任意奇阶和部分偶阶幻方的构造方法——宏微控制法和自我扩张法[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4期

5 ;自强自救 自我积累 自我扩张 滚动发展——关于延吉铝业集团走向市场的调查[J];天池学刊;1996年01期

6 章伟芳,张一帆,卢芳芳;论人力资本的自我扩张与医院的整体效益[J];中国医院管理;2003年06期

7 韩翼;胡筱菲;曹兵;刘佳思;陈翔;;师徒关系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自我扩张理论的视角[J];珞珈管理评论;2018年02期

8 袁松;;礼物的竞争与调剂:民间信仰活动自我扩张的社会机制——以浙东福村为例[J];民俗研究;2018年05期

9 丁灿;电视生存空间的自我扩张——我看电视读报节目[J];声屏世界;2004年07期

10 文锐;;自我扩张综合症探微[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4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新叶;玩MOBA类游戏者的自我扩张动机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19年

2 兰莉英;偶然相似性对助人意愿的影响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3 何玉莹;内隐与外显自我扩张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4 崔剑海;自我扩张与调节定向对亲密关系影响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5 倪莹;恋爱大学生自我扩张问卷编制及其相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边境;“自恋”的艺术家[D];重庆大学;2009年

7 贾凤翔;自我扩张与时间维度上的关系满意度评价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文庆;庄子与尼采的人生观之比较[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449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8449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b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