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区活力测度及影响机制研究 ——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01-18 09:52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城市涌现出“拥堵”与“鬼城”并存、职住失衡、空间杂乱、趋同化发展等各类问题。营造城市活力,挖掘城市特色,对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城市活力研究对街区等中观尺度关注不够,缺乏对空间功能性质的考虑,较少系统化研究城市活力影响机制。街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研究其活力特征有利于城市局部活力营造和整体活力提升,为新区建设、城市更新、城市复兴等规划实践提供新方向。本文利用百度地图热力图、武汉市POI数据、OSM道路网络数据、建筑矢量数据、公交和轨道交通数据、房价数据及遥感影像数据等多源数据,基于FDCR模型对武汉市主城区进行了街区划分和街区功能识别,在此基础上构建活力强度模型和活力标准差模型测度街区活力,结合GIS空间分析、Getis-OrdGi*热点指数等方法,从所有街区和不同功能街区两个空间尺度,工作日和休息日全天及不同时段两个时间维度,分析了活力时空间特征和功能差异性,并进一步利用地理探测器、Person相关分析方法,探索了街区活力的总体影响机制和不同功能街区的活力影响机制,最终提出街区活力营造和提升策略。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武汉市三环内划分并...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章节安排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
2.1 核心概念
2.1.1 城市活力
2.1.2 街道、地块、街区
2.1.3 城市空间活力
2.1.4 活力中心、活力场、活力极
2.2 相关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4 文献评述和总结
第三章 研究区和数据基础
3.1 研究区概况
3.2 数据来源
3.3 街区划分及功能识别
3.3.1 城市功能区识别相关研究
3.3.2 街区划分
3.3.3 街区功能识别
3.3.4 功能街区识别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街区活力测度
4.1 街区活力测度模型构建
4.1.1 数据预处理
4.1.2 构建街区活力测度模型
4.2 城市街区活力的空间分布特征
4.2.1 街区活力强度分布特征
4.2.2 街区活力标准差分布特征
4.2.3 活力极分布特征
4.3 街区活力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特征
4.3.1 不同活力热度面积的总体变化特征
4.3.2 高热、次热、普通三类热度面积在时间轴的变化特征
4.4 不同功能街区的活力差异分析
4.4.1 包含居住功能的街区活力差异分析
4.4.2 包含商业功能的街区活力差异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市街区活力的影响机制及提升策略研究
5.1 构建街区活力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5.1.1 城市活力营造的影响因素研究
5.1.2 指标体系构建
5.2 指标量化
5.2.1 内部特征层面
5.2.2 外部环境层面
5.2.3 指标量化可视化结果
5.3 街区活力的总体影响机制
5.3.1 地理探测器模型
5.3.2 总体影响机制分析
5.4 不同功能街区活力的影响机制差异性分析
5.4.1 相关分析模型
5.4.2 包含居住功能的街区活力与影响因子间的相关分析
5.4.3 包含商业功能的街区活力与影响因子间的相关分析
5.5 城市街区活力提升策略
5.5.1 利用街区活力的空间分异性特征
5.5.2 考虑街区活力的时间变化性和功能差异性
5.5.3 结合功能街区活力影响机制的差异性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样性视角下的城市复合功能特征及成因探测——以长春市为例[J]. 浩飞龙,施响,白雪,王士君. 地理研究. 2019(02)
[2]科尔沁沙地风沙与湖泊景观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J]. 杜会石,哈斯额尔敦,李爽,赵艺源,孙小旭. 地理科学. 2018(12)
[3]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空间演化及影响机理[J]. 贾垚焱,胡静,刘大均,朱磊. 经济地理. 2019(01)
[4]基于多元数据的北京市六环路内昼夜人口流动与人口聚集区研究[J]. 郭翰,郭永沛,崔娜娜. 城市发展研究. 2018(12)
[5]基于位置服务数据的城市活力研究——以北京市六环内区域为例[J]. 刘云舒,赵鹏军,梁进社.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8(06)
[6]基于出租车用户出行的功能区识别[J]. 刘菊,许珺,蔡玲,孟斌,裴韬.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8(11)
[7]基于POI数据的郑州市文化设施的区位布局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J]. 赵宏波,余涤非,苗长虹,李光慧,冯渊博,别乾龙. 地理科学. 2018(09)
[8]上海市中心城商业活力空间分布研究[J]. 黄浦江,杜凤姣. 地理空间信息. 2018(08)
[9]基于兴趣点数据的伊春城市功能区定量识别研究[J]. 朱建成,唐翀,冯玉蓉. 城市建筑. 2018(20)
[10]沈阳市城市功能区分布与人口活动研究[J]. 刘彤,周伟,曹银贵.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8(07)
硕士论文
[1]融合多源地理大数据的杭州市功能区识别和空间优化研究[D]. 赵智勇.浙江大学 2018
[2]城市活力的分析与评价[D]. 张梦琪.武汉大学 2018
[3]基于多源兴趣点数据的城市功能区划分方法研究[D]. 邓悦.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2018
[4]深圳城中村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D]. 吴梦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5]基于多元数据分析的长沙“五一”商业街区活力研究[D]. 刘艳莉.湖南大学 2018
[6]垂直密集城市的街区活力营造[D]. 肖乃昕.湖南大学 2017
[7]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活力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D]. 江镇伟.深圳大学 2017
[8]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上海中心城区城市空间活力特征评价及内在机制研究[D]. 王玉琢.东南大学 2017
[9]城市活力视角下厦门鹭江道社区公共空间提升策略研究[D]. 孙路遥.华侨大学 2017
[10]福田中心区公共空间活力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王海洋.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本文编号:2984741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章节安排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
2.1 核心概念
2.1.1 城市活力
2.1.2 街道、地块、街区
2.1.3 城市空间活力
2.1.4 活力中心、活力场、活力极
2.2 相关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4 文献评述和总结
第三章 研究区和数据基础
3.1 研究区概况
3.2 数据来源
3.3 街区划分及功能识别
3.3.1 城市功能区识别相关研究
3.3.2 街区划分
3.3.3 街区功能识别
3.3.4 功能街区识别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街区活力测度
4.1 街区活力测度模型构建
4.1.1 数据预处理
4.1.2 构建街区活力测度模型
4.2 城市街区活力的空间分布特征
4.2.1 街区活力强度分布特征
4.2.2 街区活力标准差分布特征
4.2.3 活力极分布特征
4.3 街区活力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特征
4.3.1 不同活力热度面积的总体变化特征
4.3.2 高热、次热、普通三类热度面积在时间轴的变化特征
4.4 不同功能街区的活力差异分析
4.4.1 包含居住功能的街区活力差异分析
4.4.2 包含商业功能的街区活力差异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市街区活力的影响机制及提升策略研究
5.1 构建街区活力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5.1.1 城市活力营造的影响因素研究
5.1.2 指标体系构建
5.2 指标量化
5.2.1 内部特征层面
5.2.2 外部环境层面
5.2.3 指标量化可视化结果
5.3 街区活力的总体影响机制
5.3.1 地理探测器模型
5.3.2 总体影响机制分析
5.4 不同功能街区活力的影响机制差异性分析
5.4.1 相关分析模型
5.4.2 包含居住功能的街区活力与影响因子间的相关分析
5.4.3 包含商业功能的街区活力与影响因子间的相关分析
5.5 城市街区活力提升策略
5.5.1 利用街区活力的空间分异性特征
5.5.2 考虑街区活力的时间变化性和功能差异性
5.5.3 结合功能街区活力影响机制的差异性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样性视角下的城市复合功能特征及成因探测——以长春市为例[J]. 浩飞龙,施响,白雪,王士君. 地理研究. 2019(02)
[2]科尔沁沙地风沙与湖泊景观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J]. 杜会石,哈斯额尔敦,李爽,赵艺源,孙小旭. 地理科学. 2018(12)
[3]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空间演化及影响机理[J]. 贾垚焱,胡静,刘大均,朱磊. 经济地理. 2019(01)
[4]基于多元数据的北京市六环路内昼夜人口流动与人口聚集区研究[J]. 郭翰,郭永沛,崔娜娜. 城市发展研究. 2018(12)
[5]基于位置服务数据的城市活力研究——以北京市六环内区域为例[J]. 刘云舒,赵鹏军,梁进社.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8(06)
[6]基于出租车用户出行的功能区识别[J]. 刘菊,许珺,蔡玲,孟斌,裴韬.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8(11)
[7]基于POI数据的郑州市文化设施的区位布局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J]. 赵宏波,余涤非,苗长虹,李光慧,冯渊博,别乾龙. 地理科学. 2018(09)
[8]上海市中心城商业活力空间分布研究[J]. 黄浦江,杜凤姣. 地理空间信息. 2018(08)
[9]基于兴趣点数据的伊春城市功能区定量识别研究[J]. 朱建成,唐翀,冯玉蓉. 城市建筑. 2018(20)
[10]沈阳市城市功能区分布与人口活动研究[J]. 刘彤,周伟,曹银贵.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8(07)
硕士论文
[1]融合多源地理大数据的杭州市功能区识别和空间优化研究[D]. 赵智勇.浙江大学 2018
[2]城市活力的分析与评价[D]. 张梦琪.武汉大学 2018
[3]基于多源兴趣点数据的城市功能区划分方法研究[D]. 邓悦.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2018
[4]深圳城中村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D]. 吴梦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5]基于多元数据分析的长沙“五一”商业街区活力研究[D]. 刘艳莉.湖南大学 2018
[6]垂直密集城市的街区活力营造[D]. 肖乃昕.湖南大学 2017
[7]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活力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D]. 江镇伟.深圳大学 2017
[8]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上海中心城区城市空间活力特征评价及内在机制研究[D]. 王玉琢.东南大学 2017
[9]城市活力视角下厦门鹭江道社区公共空间提升策略研究[D]. 孙路遥.华侨大学 2017
[10]福田中心区公共空间活力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王海洋.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本文编号:29847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984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