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农村女性劳模研究 ——以吕玉兰为例

发布时间:2021-01-18 14:06
  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始后,由于劳动力短缺,很多行业出现了“以女替男”现象,客观环境要求女性必须从事以前只有男性才能做的工作。这样,政治舆论的引导,客观环境的需要,为“穆桂英”“花木兰”等女性形象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在这一时期,一大批女性英模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在这一大批典型中,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东留善固村的吕玉兰显得极为突出,她高小毕业后回家务农,担任本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是新中国最年轻的合作社社长。以吕玉兰为代表的战斗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女性劳动模范积极参加生产活动,不仅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为社会主义建设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以吕玉兰为代表的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女性劳模为研究对象,运用宏观把握与微观具体事例分析相结合研究方法,主要考察1956—1966年间女性劳模的产生基础、突出表现和积极影响,并从中发现其对当代社会的价值导向。引言部分凝练了研究以吕玉兰为代表的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农村女性劳模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梳理了该课题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论文第一部分...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四) 研究方法
一、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农村女性劳模产生的基础
    (一) 女性参加社会劳动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
        1.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时代背景
        2. 中国共产党妇女理论的发展
    (二) 女性参与社会劳动的现实必要性
        1. 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必要力量
        2. 实现妇女权利保障的重要途径
    (三)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农村女性劳模现象
        1. 农村女性劳模的产生与挖掘
        2. 农村女性劳模的宣传和推广
    (四) 劳模现象与社会效应
        1. 树立榜样模范作用
        2.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农村女性劳模代表——吕玉兰
    (一) 吕玉兰的家庭环境与性格养成
    (二) 吕玉兰的个人事迹
        1. 党和国家号召的积极响应者
        2. 合作化运动的有力支持者
        3. 社会主义事业的模范建设者
    (三) 吕玉兰的精神品德
        1. 实事求是,敢作敢当
        2. 不忘初心,联系群众
        3. 无私奉献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女性劳模的积极影响与当代价值
    (一)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女性劳模的积极影响
        1. 发展生产,适应经济建设需要
        2. 提高妇女社会地位,增进家庭和睦
    (二) 学习女性劳模的当代价值
        1. 找准女性自身角色定位,推进妇女解放
        2. 挖掘农村女性劳动力的潜力,促进经济发展
        3. 学习女性劳模精神,引领社会新风尚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本文编号:2985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985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3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