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参与对低龄老人自我认同的建构机制分析

发布时间:2021-01-31 16:57
  社会参与作为积极老龄化的实践路径之一,是一项以社会团结的方式,维系老人自我认同连贯性的互动机制。以低龄老人为研究对象,结合志愿活动案例以及吉登斯的自我认同理论可以发现,一方面,制度设置是自我认同建构机制的重要环节。适宜的制度设置会通过影响老人对行动、生活方式的选择与规划,进而影响心理认知的改变,最终实现自我认同的重构。另一方面,身体和家庭关系是影响这一机制成效的重要因素。身体机能是社会参与动机和形式的生产和衡量界域,身体惯例是其持续运转和价值实现的动力根源;家庭情感是社会参与着力维护和渲染的核心能量,代际差异是塑造其"补足者"角色的充分条件。因此,制度设置只有建立在对身体和家庭关系充分考量和有机延伸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参与所具有的社会团结和自我认同的双重作用。 

【文章来源】:东岳论丛. 2020,41(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动态与分析框架建构
    (一)研究动态
    (二)分析框架
三、“乐子”:志愿活动实践的制度设置及分析
    (一)空间场景的打造:提升健康和培养情感
        第一,营造“接地气”的空间。
        第二,营造“延展健康”的空间。
        第三,营造“浇铸情感”的空间。
    (二)活动规章的设置:建构身份和彰显价值
        第一,对社会身份与家庭身份的双重认可。
        第二,对社会价值和家庭价值的双重填充。
四、身体:定位社会参与的基本参数
    (一)身体机能是社会参与动机和形式的生产和衡量界域
    (二)身体惯例是社会参与持续运转和价值实现的动力根源
五、家庭关系:充实社会参与的重要变量
    (一)家庭情感是社会参与着力维护和渲染的核心能量
    (二)代际差异是塑造社会参与“补足者”角色的重要场域
六、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老人不老”:家庭转型背景下农村低龄老人的角色认知和功能适应[J]. 黄丽芬.  重庆社会科学. 2019(09)
[2]认同与参与——城市居民的社区公共文化生活逻辑研究[J]. 颜玉凡,叶南客.  社会学研究. 2019(02)
[3]移动互联时代的规训与区分——对健身实践的社会学考察[J]. 唐军,谢子龙.  社会学研究. 2019(01)
[4]社会自我主义:中国式亲密关系——中国北方农村的代际亲密关系与下行式家庭主义[J]. 阎云翔,杨雯琦.  探索与争鸣. 2017(07)
[5]人情实践的认同单位与行动逻辑——对“差序格局”的实证性反思[J]. 武志伟,马广海.  齐鲁学刊. 2017(03)
[6]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国家认同与社区认同的双重驱动[J]. 唐有财,胡兵.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7]人口新常态下服务于老年人社会参与问题研究[J]. 陈岱云,陈希.  山东社会科学. 2015(07)
[8]我国有限社区参与框架探析[J]. 张莉.  社会科学战线. 2015(07)
[9]目标寻求、身份稳定与行为体的本体性安全——以冷战后的北约为例[J]. 贺刚.  当代亚太. 2015(01)
[10]“社区参与”的内生逻辑与现实路径——基于参与—回报理论的分析[J]. 冯敏良.  社会科学辑刊. 2014(01)

博士论文
[1]城市低龄老年人的需要、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 吴捷.南开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112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0112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f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