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治理中的舆情秩序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1 06:03
从网络科学的角度讲,网络舆论是一个开放多元且具有协同作用和结构性的复杂动力学系统。由于网络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网络空间治理成为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传统的"现象先于本质"式、"标准一刀切"式、"后知后觉"式的治理方式很难成为揭示复杂舆论现象、提供合适舆论引导机制的解决方案。因此,有必要引入网络空间治理的新模式,即以建构良性的舆情秩序为目标的治理新模式。本研究以混沌学中的"秩序"为逻辑起点,揭示了影响良性的网络舆情秩序的因素,并提出网络舆情秩序的建构途径和手段,最后回归到科学化、现代化舆情治理的终点。本研究将"舆情秩序"看作是网络空间治理中的规律性所在。如果将舆论看作是社会的皮肤,那么舆情就是构成皮肤的"细胞";通过观察、分析这些"细胞"的状态,就可以揭示舆论的发展态势;而"舆情秩序"则是影响和调控舆情的"基因",通过度量舆情秩序,就可以知道舆论潜在的发展状态并预测其演化规律。
【文章来源】:社科纵横. 2020,35(07)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网络空间治理与舆情秩序
(一)网络空间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二)舆情秩序是网络舆论的内在规律性
(三)构建舆情秩序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新模式
二、影响舆情秩序的因素
(一)网络空间拓扑结构的复杂性是影响舆情秩序的外部动因
(二)人类行为的复杂性是影响网络舆情的内部动因
1. 利益诉求者是网络舆情的发起者
2. 社交媒体是网络舆情的推动者
3. 政府管理部门是网络舆情的引导者
三、舆情秩序建构的途径
(一)国家、政府是舆情秩序建构的主体
(二)网络舆情是舆情秩序规范的客体
(三)舆情秩序的建构是多方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后真相时代的舆情反转——以万州公交车坠江案件为例[J]. 刁姿枫. 科技传播. 2019(07)
[2]网络暴力的传播研究——以8月25日德阳女医生自杀为例[J]. 张微. 新媒体研究. 2019(04)
[3]2018年网络舆情的特征研究[J]. 匡文波,周倜. 新闻与写作. 2019(02)
[4]习近平网络空间治理理念的特色与启示[J]. 徐铁光.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2019(01)
[5]基于网络舆情生命周期的微博热点事件主题演化研究[J]. 刘国威,成全. 情报探索. 2018(04)
[6]“魏则西事件”主流媒体与社交媒体舆论监督的共振与互动[J]. 靖鸣,郭艳霞,潘宇峰. 新闻爱好者. 2016(07)
[7]再论舆论的三种存在形态[J]. 陈力丹,林羽丰. 社会科学战线. 2015(11)
[8]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舆论引导——以上海踩踏事件为例[J]. 陈云云. 东南传播. 2015(07)
[9]社会秩序的结构论析[J]. 高峰. 学术论坛. 2012(02)
[10]对舆情、民意和舆论三概念异同的初步辨析[J]. 王来华,林竹,毕宏音. 新视野. 2004(05)
本文编号:3012301
【文章来源】:社科纵横. 2020,35(07)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网络空间治理与舆情秩序
(一)网络空间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二)舆情秩序是网络舆论的内在规律性
(三)构建舆情秩序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新模式
二、影响舆情秩序的因素
(一)网络空间拓扑结构的复杂性是影响舆情秩序的外部动因
(二)人类行为的复杂性是影响网络舆情的内部动因
1. 利益诉求者是网络舆情的发起者
2. 社交媒体是网络舆情的推动者
3. 政府管理部门是网络舆情的引导者
三、舆情秩序建构的途径
(一)国家、政府是舆情秩序建构的主体
(二)网络舆情是舆情秩序规范的客体
(三)舆情秩序的建构是多方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后真相时代的舆情反转——以万州公交车坠江案件为例[J]. 刁姿枫. 科技传播. 2019(07)
[2]网络暴力的传播研究——以8月25日德阳女医生自杀为例[J]. 张微. 新媒体研究. 2019(04)
[3]2018年网络舆情的特征研究[J]. 匡文波,周倜. 新闻与写作. 2019(02)
[4]习近平网络空间治理理念的特色与启示[J]. 徐铁光.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2019(01)
[5]基于网络舆情生命周期的微博热点事件主题演化研究[J]. 刘国威,成全. 情报探索. 2018(04)
[6]“魏则西事件”主流媒体与社交媒体舆论监督的共振与互动[J]. 靖鸣,郭艳霞,潘宇峰. 新闻爱好者. 2016(07)
[7]再论舆论的三种存在形态[J]. 陈力丹,林羽丰. 社会科学战线. 2015(11)
[8]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舆论引导——以上海踩踏事件为例[J]. 陈云云. 东南传播. 2015(07)
[9]社会秩序的结构论析[J]. 高峰. 学术论坛. 2012(02)
[10]对舆情、民意和舆论三概念异同的初步辨析[J]. 王来华,林竹,毕宏音. 新视野. 2004(05)
本文编号:30123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012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