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何以“赋权”?——人类的技术与社会性别实践
发布时间:2021-02-04 04:52
在性别研究中,人类发展中的技术并不是性别中立的,而是具有典型的男性特质,女性被安排为技术边缘群体。这种固有的技术与性别的关系认知具有深厚的传统并成为刻板共识。但在新媒体等新技术发展的环境下,一种乐观的看法是弱势人群特别是女性由于技术接近和使用的可能性增加,从而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或社会参与权。但现实中女性在技术使用与技术占有方面存在障碍。从人类历史上的技术性别归属、技术的性别分层与性别气质、新媒体与女性赋权以及赛博格的性别重构等方面对技术与性别的关系进行探讨,有利于审慎看待新环境中的"赋权"想象。
【文章来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2(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人类进程中技术的性别归属传统
二、被建构的男性技术控制权与技术的性别政治
(一)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性别气质表现
(二)技术分工与性别的分层
(三)男性的技术统治地位确立与女性的被边缘化
三、新技术发展与女性赋权困境
(一)新技术推广中的女性技术实践
(二)新媒体技术与女性赋权现状
(三)技术赋权的障碍:性别认知鸿沟
四、赛博格:技术与性别的新景观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技术、性别与社会变迁——20世纪20~40年代费达生与她的女性团队技术实践研究[J]. 杨笛,金一虹. 江海学刊. 2017(04)
[2]现代技术溢出的女性“增量自由”[J]. 余乃忠,易显飞.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5(03)
[3]互联网并不是性别中立的——谈网络公共空间中的性别问题[J]. 胡泳.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4(12)
[4]性别、赋权和沟通:回顾与展望[J]. 安娜贝尔·斯莱伯尼,朱世达.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06(02)
[5]“后人类”进化[J]. 张之沧. 江海学刊. 2004(06)
[6]跨越IT行业的性别鸿沟——IBM公司的“技术中的女性计划”给我们的启示[J]. 倪志娟. 企业经济. 2003(09)
[7]技术与男性气质:应予瓦解的等式——女性主义技术研究述评[J]. 刘霓. 国外社会科学. 2002(04)
[8]信息新技术与性别问题初探[J]. 刘霓. 国外社会科学. 2001(05)
本文编号:3017755
【文章来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2(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人类进程中技术的性别归属传统
二、被建构的男性技术控制权与技术的性别政治
(一)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性别气质表现
(二)技术分工与性别的分层
(三)男性的技术统治地位确立与女性的被边缘化
三、新技术发展与女性赋权困境
(一)新技术推广中的女性技术实践
(二)新媒体技术与女性赋权现状
(三)技术赋权的障碍:性别认知鸿沟
四、赛博格:技术与性别的新景观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技术、性别与社会变迁——20世纪20~40年代费达生与她的女性团队技术实践研究[J]. 杨笛,金一虹. 江海学刊. 2017(04)
[2]现代技术溢出的女性“增量自由”[J]. 余乃忠,易显飞.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5(03)
[3]互联网并不是性别中立的——谈网络公共空间中的性别问题[J]. 胡泳.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4(12)
[4]性别、赋权和沟通:回顾与展望[J]. 安娜贝尔·斯莱伯尼,朱世达.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06(02)
[5]“后人类”进化[J]. 张之沧. 江海学刊. 2004(06)
[6]跨越IT行业的性别鸿沟——IBM公司的“技术中的女性计划”给我们的启示[J]. 倪志娟. 企业经济. 2003(09)
[7]技术与男性气质:应予瓦解的等式——女性主义技术研究述评[J]. 刘霓. 国外社会科学. 2002(04)
[8]信息新技术与性别问题初探[J]. 刘霓. 国外社会科学. 2001(05)
本文编号:30177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017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