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湖南会党与熟人社会
发布时间:2021-02-22 11:12
明清时期,移民大规模迁入湖南。这些移民往往聚族而居,空间上呈现出小聚居、大集居的形态,星罗棋布地融入湖南各地。移民之间大多有着同姓同族同乡的渊源,保持着家乡的信仰习俗,移民性质显著。一个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纽带的“人情”社会,在日复一日地劳作和相互熟悉中逐步在湖南地区稳固下来。自晚清以来,湖南社会各方面发生着变化,呈现出一种“乱”的局面。其中社会底层民众为了自救互助而发起的会党起义尤为突出,它们由小到大,蔓延各地,冲击着近代湖南熟人社会,使旧有的社会秩序遭到破坏,成为近代湖南社会变迁中的一个缩影,深刻影响着近代湖南社会的发展。本文考察了近代湖南熟人社会的概况,从晚清和民国两个时期梳理了会党的发展,认为会党内部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与之前不同的熟人社会组织,会党结社组织虽然从传统社会中汲取了诸如兄弟结义、熟人关系、乡土观念以及江湖义气等价值理念,但其在兴起与发展匪化进程中,从组织构架、秩序原则和心理变化等多方面打破了原有熟人社会的秩序原则,对近代湖南社会发展变迁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部分,阐明选题缘由及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与不足。第二章:对近代湖南熟人社会...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2章 近代湖南地区的熟人社会
2.1 湖南熟人社会概况
2.1.1 明清时期的湖南人口大变动
2.1.2 宗族活动
2.2 熟人社会的特征
2.2.1 血缘关系
2.2.2 地缘关系
2.2.3 族群认同
2.3 熟人社会的社会秩序与原则
2.3.1 陌生与熟悉
2.3.2 人情原则
2.3.3 乡情原则
2.3.4 伦理道德标准
第3章 晚清湖南会党兴起与熟人社会
3.1 湖南会党兴起社会背景及其概况
3.1.1 湖南会党兴起的社会背景
3.1.2 湖南会党兴起概况
3.2 湖南会党活动对熟人社会结构及秩序的影响
3.2.1 士绅社会遭到破坏
3.2.2 地方性权威弱化
3.2.3 分化宗族势力
3.2.4 经济破坏
3.2.5 打破熟人社会歧视原则
3.3 湖南会党内部社会的再构
3.3.1 依托于熟人社会的组织再构
3.3.2 湖南会党内部社会秩序原则的再构
第4章 民国时期湖南会党匪化与熟人社会
4.1 民国湖南会党社会阶层流动
4.2 湖南会党匪化的社会根源及其表现
4.2.1 湖南会党匪化的社会根源
4.2.2 会党匪化与土匪会党化
4.3 湖南会党匪化对熟人社会的影响
4.3.1 社会“武化”现象严重,动摇湖南熟人社会基础
4.3.2 经济破坏,扰乱社会生活
4.3.3 把持乡政,控制乡村宗族社会
4.3.4 社会互动规则变迁
第5章 会党对近代湖南熟人社会的影响
5.1 熟人社会结构的变化
5.1.1 近代宗族组织衰落
5.1.2 部分士绅劣绅化
5.2 熟人社会秩序原则的变化
5.2.1 社会交往和生存方式的变化
5.2.2 乡情原则衰落
5.3 熟人社会心理、风气的变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乡村社会变迁反观熟人社会的性质[J]. 陈柏峰. 江海学刊. 2014(04)
[2]中国农村传统“熟人社会”的治安作用探析[J]. 朱永国.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02)
[3]从清代宗族的社会控制看会党的发展动因[J]. 潮龙起. 江苏社会科学. 2006(03)
[4]试析清代的游民与会党[J]. 潮龙起. 贵州社会科学. 2005(02)
[5]熟人社会的行动逻辑[J]. 贺雪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1)
[6]从流民的社会处境看湖南天地会起源[J]. 彭先国,舒叶和.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02)
[7]民国湖南会党散论[J]. 彭先国. 历史档案. 2002(03)
[8]清代民间文艺的繁荣与秘密会党伦理价值取向[J]. 欧阳恩良. 江苏社会科学. 2002(05)
[9]试论湘西土匪的帮会特点[J]. 彭先国.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03)
[10]从湘西匪患看旧中国的社会痼疾[J]. 刘杰伟. 文史杂志. 2001(05)
博士论文
[1]中国苏维埃区域会匪问题研究[D]. 曾小锋.华东师范大学 2018
[2]民国时期土家族地区土匪活动与社会控制[D]. 莫代山.中南民族大学 2012
[3]明清时期湖南人口与社会变迁[D]. 吴正东.华中师范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民国时期湘西匪患研究[D]. 彭夏欢.吉首大学 2017
[2]近代湖南宗族研究[D]. 谭件国.湖南师范大学 2007
[3]民国时期湘西匪乱研究[D]. 孙静.华中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45903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2章 近代湖南地区的熟人社会
2.1 湖南熟人社会概况
2.1.1 明清时期的湖南人口大变动
2.1.2 宗族活动
2.2 熟人社会的特征
2.2.1 血缘关系
2.2.2 地缘关系
2.2.3 族群认同
2.3 熟人社会的社会秩序与原则
2.3.1 陌生与熟悉
2.3.2 人情原则
2.3.3 乡情原则
2.3.4 伦理道德标准
第3章 晚清湖南会党兴起与熟人社会
3.1 湖南会党兴起社会背景及其概况
3.1.1 湖南会党兴起的社会背景
3.1.2 湖南会党兴起概况
3.2 湖南会党活动对熟人社会结构及秩序的影响
3.2.1 士绅社会遭到破坏
3.2.2 地方性权威弱化
3.2.3 分化宗族势力
3.2.4 经济破坏
3.2.5 打破熟人社会歧视原则
3.3 湖南会党内部社会的再构
3.3.1 依托于熟人社会的组织再构
3.3.2 湖南会党内部社会秩序原则的再构
第4章 民国时期湖南会党匪化与熟人社会
4.1 民国湖南会党社会阶层流动
4.2 湖南会党匪化的社会根源及其表现
4.2.1 湖南会党匪化的社会根源
4.2.2 会党匪化与土匪会党化
4.3 湖南会党匪化对熟人社会的影响
4.3.1 社会“武化”现象严重,动摇湖南熟人社会基础
4.3.2 经济破坏,扰乱社会生活
4.3.3 把持乡政,控制乡村宗族社会
4.3.4 社会互动规则变迁
第5章 会党对近代湖南熟人社会的影响
5.1 熟人社会结构的变化
5.1.1 近代宗族组织衰落
5.1.2 部分士绅劣绅化
5.2 熟人社会秩序原则的变化
5.2.1 社会交往和生存方式的变化
5.2.2 乡情原则衰落
5.3 熟人社会心理、风气的变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乡村社会变迁反观熟人社会的性质[J]. 陈柏峰. 江海学刊. 2014(04)
[2]中国农村传统“熟人社会”的治安作用探析[J]. 朱永国.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02)
[3]从清代宗族的社会控制看会党的发展动因[J]. 潮龙起. 江苏社会科学. 2006(03)
[4]试析清代的游民与会党[J]. 潮龙起. 贵州社会科学. 2005(02)
[5]熟人社会的行动逻辑[J]. 贺雪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1)
[6]从流民的社会处境看湖南天地会起源[J]. 彭先国,舒叶和.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02)
[7]民国湖南会党散论[J]. 彭先国. 历史档案. 2002(03)
[8]清代民间文艺的繁荣与秘密会党伦理价值取向[J]. 欧阳恩良. 江苏社会科学. 2002(05)
[9]试论湘西土匪的帮会特点[J]. 彭先国.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03)
[10]从湘西匪患看旧中国的社会痼疾[J]. 刘杰伟. 文史杂志. 2001(05)
博士论文
[1]中国苏维埃区域会匪问题研究[D]. 曾小锋.华东师范大学 2018
[2]民国时期土家族地区土匪活动与社会控制[D]. 莫代山.中南民族大学 2012
[3]明清时期湖南人口与社会变迁[D]. 吴正东.华中师范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民国时期湘西匪患研究[D]. 彭夏欢.吉首大学 2017
[2]近代湖南宗族研究[D]. 谭件国.湖南师范大学 2007
[3]民国时期湘西匪乱研究[D]. 孙静.华中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459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045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