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Society与“社会”的早期相遇:一项概念史的考察

发布时间:2021-02-23 08:29
  古汉语中的"社会"一词,主要指民间迎神赛会,往往与官方或儒家精英居高临下的轻蔑贬抑态度相连。来华传教士最早将society概念引入中国,使这个外来术语与"会""社"等本土语汇之间建立联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语中的"社会"(Shakai)这一近代新概念传入中国以后,又跟汉语中原有的旧式"社会"一词及其关联的经验和体验相混杂。由此生成的中国近代"社会"概念呈现了暧昧的特征,从理论上说指向时代变革的不二方向;但在经验和实践层面,又仍然带有官方或者精英视角之下的令人不屑、不满,甚至是不安的负面意涵。 

【文章来源】:近代史研究.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一、 旧式“社会”及其观感
二、 用“会”“社”翻译society
三、 新式“社会”概念之确立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概念史研究的中国转向[J]. 孙江.  学术月刊. 2018(10)
[2]清律中有关惩处秘密会党的条款及其演变[J]. 秦宝琦.  历史档案. 2009(01)
[3]黄遵宪《日本国志》延迟行世原因解析[J]. 李长莉.  近代史研究. 2006(02)
[4]清末民初新名词新概念的“现代性”问题——兼论“思想现代性”与现代性“社会”概念的中国认同[J]. 黄兴涛.  天津社会科学. 2005(04)
[5]戊戌维新时期的“群学”[J]. 王宏斌.  近代史研究. 1985(02)
[6]戊戌时期维新派的社会观——群学[J]. 陈旭麓.  近代史研究. 1984(02)

博士论文
[1]罗存德及其《英华字典》研究[D]. 熊英.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0473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0473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8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