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建构城市生活方式:上海近代文明化及其动因

发布时间:2021-02-28 10:53
  城市是文明的象征。如果对城市进行文明进化的评估,城市化不仅指都市空间的扩展和建设,也伴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文明化。上海作为中国近代的城市象征和现代都市生活的源头与核心,其发展历程可以窥见人们对城市生活方式的建构理念,即以现代化、西方化及其融合一体的生活方式作为现代文明人的标准。上海近代生活方式的文明化是新生活运动、西方物质文明的输入、华洋混居带来的慕洋生活方式、知识界的宣传教化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和塑造的。对此进行探讨,有助于推动当下城市生活进一步文明化,也为民俗学的城市研究拓展领域。 

【文章来源】:民俗研究.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8 页

【文章目录】:
一、文明与城市生活方式
二、近代上海的城市文明化之呈现
三、上海文明化进程的主要动因
    (一)政府的作为:移风易俗与文明化
    (二)现代消费的进入:文明化的机制
    (三)租界和归国精英的示范:西式生活方式的流行
    (四)文明理念的宣传与教化
四、余论:文明之路还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外国”为鉴:新生活运动中蒋介石的外国想象[J]. 刘文楠.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2]国民政府时期移风易俗特点探析——以上海为个案[J]. 艾萍.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3)
[3]民国初期上海市民精神消费的媒介镜像:以《申报》(1912-1937)广告为例[J]. 许诺,张晋升.  国际新闻界. 2014(01)
[4]规训日常生活:新生活运动与现代国家的治理[J]. 刘文楠.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13(05)
[5]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风俗变革——以上海为个案[J]. 艾萍.  北方论丛. 2008(05)
[6]大众文化认同与消费主义策略——论《良友画报》的电影栏目叙述[J]. 刘永昶.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8(02)
[7]东亚双雄:上海、东京的现代化比较[J]. 苏智良.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
[8]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都市生活[J]. 路易斯·沃斯,赵宝海,魏霞.  都市文化研究. 2007(01)
[9]近代上海民间公共卫生宣传[J]. 彭善民.  都市文化研究. 2005(00)
[10]孙中山的服饰改革思想与实践[J]. 周新国.  炎黄春秋. 2003(08)

博士论文
[1]空间的建构与想象[D]. 朴姿映.华东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0557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0557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9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