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后扶贫时代的新贫困治理:社会工作的定位与角色——一个长程的比较视野

发布时间:2021-02-28 15:32
  后扶贫时代的来临预示着长期困扰中国农村绝对贫困问题的消失,但并不意味着贫困的终结。基于后扶贫时代不仅是时间节点而且是贫困治理的结构性变化这一判断,从呈现主体、表现形式与风险特征三个方面阐释了后扶贫时代的新贫困样态。新贫困治理挑战了社会工作在脱贫攻坚阶段业已形成的治理优先、效率至上、社会干预的传统思路和实务指向。进入后扶贫时代,作为专业反贫困的重要力量,社会工作需要回到专业内部寻找资源和支撑,重新定位自我角色,在回归服务、回归个体、回归专业的同时,应当更新发展模式、转换理论预设、调整干预手段,以回应新贫困治理的需要。 

【文章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 2020,41(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文献脉络与解释框架
    (一)文献脉络:政府主导下的专业治贫
    (二)解释框架:治理情境约束
二、后扶贫时代的新贫困治理:内涵与表现
    (一)新的呈现主体:相对贫困群体凸显
    (二)新的表现形式:从收入贫困到多维贫困
    (三)新的风险特征:内在风险与外在风险叠加
三、后扶贫时代社会工作的新定位
    (一)从治理需要到服务优先
    (二)从效率至上到能力先行
    (三)从社会干预到关照个体
四、后扶贫时代社会工作的角色转变
    (一)回归服务
    (二)回归个体
    (三)回归专业
五、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后小康社会的贫困:领域、属性与未来展望[J]. 杨菊华.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20(01)
[2]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体系建设初探[J]. 李迎生.  人文杂志. 2019(09)
[3]精准扶贫中群众的“求贫”心理与情感治理[J]. 卫小将.  中国行政管理. 2019(07)
[4]发展性社会工作的脉络、特点及其在反贫困中的运用[J]. 向德平,程玲.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5]“互联网+社会工作”介入智能化脱贫的路径创新——基于皖北R机构的实地研究[J]. 张军,郑难难.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6]社会工作创新社会治理路径研究[J]. 卫小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8(06)
[7]中国减贫四十年:基于历史与社会学的尝试性解释[J]. 李小云,徐进,于乐荣.  社会学研究. 2018(06)
[8]找回集体:西藏治理深度贫困的经验与启示[J]. 高飞,向德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9]推动社会工作精准介入反贫困实践[J]. 李迎生,郭燕.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8(05)
[10]过渡治理情境下的中国社会服务困境 基于Z市社会工作服务的研究[J]. 黄晓星,熊慧玲.  社会. 2018(04)



本文编号:30560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0560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b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