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学语境下的马太效应及其社会控制途径
发布时间:2021-02-28 16:12
马太效应是科学社会学家默顿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用来描述科学共同体中的不公平分配的现象,那些学术权威名声在外,个人荣誉与科学资源滚雪球般越滚越大甚至超出自身匹配,而普通的科学工作者虽能力优秀却默默无闻,获得比自身匹配更低的社会认可。近几十年,随着科学巨轮的不断推进,科研实践的开展愈发频繁,蕴含在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马太效应也日益显现出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受历史因素影响,我国现代科技的发展较晚但进展迅猛,在当下我国飞速发展的科技进程中马太效应逐渐显示出其力量的强大,也逐渐暴露出它的诸多弊病。我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也在2019年6月11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下文中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反对科研领域‘圈子’文化”来加强科学共同体内的广泛共识,摒弃科研中一些圈子内的垄断现象。由此看来,对马太效应进行合理控制成为我国科研体制管理中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针对马太效应在科学领域的诸多表现与形成原因,又结合我国科研的发展特点,为抑制马太效应的负面效应影响制定了应对策略。全文除引言和结语外,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科学社...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重点难点
2.创新点
一、科学共同体中马太效应的形成与表现形式
(一)科学共同体的由来
(二)科学共同体中马太效应的形成
(三)科学共同体中马太效应的表现形式
1.优势累积效应
2.棘轮效应
3.光环效应
4.回溯效应
5.波敦克效应
6.普朗克效应
(四)关于马太效应的数学模型
(五)马太效应的成因分析
1.物种的“优胜劣汰”
2.社会心理因素
二、马太效应是科学发展中的双刃剑
(一)马太效应带来科研体制的失衡发展
1.科学界的老人统治
2.科学资源的分配不均
3.学术民主的发展受到阻碍
4.不利于年轻人成长,造成不公平竞争
5.滋生学术不端的温床
(二)马太效应也促进了科研的整体向前推进
1.自然产生和形成了某学科的学术权威
2.有利于形成竞争和激励机制
3.能够提高新的科学贡献进入交流体系的能见度
(三)引发思考
三、我国科学体制下马太效应的社会控制途径
(一)政府要发挥职能作用,促进科研生态的公平公正
1.政府应大力弘扬新时代下科学家精神
2.政府要推动科学界的作风和学风建设
3.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构建良好科研生态
4.政府正确发挥评价引导作用
(二)科学共同体应构建合理的社会科学评价机制
1.社会科学评价下的内在特征
2.构建完善的同行评议制度
3.建立学术共同体主导的第三方评价机制
4.遵循严谨科学的评价程序
5.考量人文学科成果产出的周期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太效应”与科研网络中的择优依附[J]. 郝治翰,陈阳,王蒲生.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9(11)
[2]国家科学院治理理论研究——基于默顿科学社会学的视角[J]. 鲁云鹏,李晓琳. 科技管理研究. 2019(21)
[3]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与学术评价体系[J]. 代金平. 重庆社会科学. 2016(06)
[4]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年龄及学历结构研究[J]. 樊向伟,肖仙桃. 情报杂志. 2015(11)
[5]科学共同体中“马太效应”的影响与对策[J]. 刘步青,龙肖冶.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1)
[6]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科学史的再认识[J]. 张宜萍,唐晓春. 生物学通报. 2013(05)
[7]“马太效应”对科学成果能见度的影响[J]. 吴晓莉,王运红.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13 (04)
[8]默顿的科学社会学研究路径的形成——兼论中国近现代科学社会史研究路径[J]. 张培富,孙磊.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1)
[9]国内搜索引擎研究论文计量分析[J]. 许剑颖. 情报探索. 2012(11)
[10]王选与科技体制中的马太效应[J]. 徐立.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1(08)
硕士论文
[1]默顿科学奖励规范思想研究[D]. 侯杰.东北财经大学 2016
[2]默顿马太效应的多元视角解析[D]. 严鼎程.中共中央党校 2015
[3]中美科学界社会分层的比较研究[D]. 方旭聪.福州大学 2015
[4]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的现状及出路[D]. 陈颖.湘潭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056105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重点难点
2.创新点
一、科学共同体中马太效应的形成与表现形式
(一)科学共同体的由来
(二)科学共同体中马太效应的形成
(三)科学共同体中马太效应的表现形式
1.优势累积效应
2.棘轮效应
3.光环效应
4.回溯效应
5.波敦克效应
6.普朗克效应
(四)关于马太效应的数学模型
(五)马太效应的成因分析
1.物种的“优胜劣汰”
2.社会心理因素
二、马太效应是科学发展中的双刃剑
(一)马太效应带来科研体制的失衡发展
1.科学界的老人统治
2.科学资源的分配不均
3.学术民主的发展受到阻碍
4.不利于年轻人成长,造成不公平竞争
5.滋生学术不端的温床
(二)马太效应也促进了科研的整体向前推进
1.自然产生和形成了某学科的学术权威
2.有利于形成竞争和激励机制
3.能够提高新的科学贡献进入交流体系的能见度
(三)引发思考
三、我国科学体制下马太效应的社会控制途径
(一)政府要发挥职能作用,促进科研生态的公平公正
1.政府应大力弘扬新时代下科学家精神
2.政府要推动科学界的作风和学风建设
3.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构建良好科研生态
4.政府正确发挥评价引导作用
(二)科学共同体应构建合理的社会科学评价机制
1.社会科学评价下的内在特征
2.构建完善的同行评议制度
3.建立学术共同体主导的第三方评价机制
4.遵循严谨科学的评价程序
5.考量人文学科成果产出的周期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太效应”与科研网络中的择优依附[J]. 郝治翰,陈阳,王蒲生.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9(11)
[2]国家科学院治理理论研究——基于默顿科学社会学的视角[J]. 鲁云鹏,李晓琳. 科技管理研究. 2019(21)
[3]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与学术评价体系[J]. 代金平. 重庆社会科学. 2016(06)
[4]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年龄及学历结构研究[J]. 樊向伟,肖仙桃. 情报杂志. 2015(11)
[5]科学共同体中“马太效应”的影响与对策[J]. 刘步青,龙肖冶.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1)
[6]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科学史的再认识[J]. 张宜萍,唐晓春. 生物学通报. 2013(05)
[7]“马太效应”对科学成果能见度的影响[J]. 吴晓莉,王运红.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13 (04)
[8]默顿的科学社会学研究路径的形成——兼论中国近现代科学社会史研究路径[J]. 张培富,孙磊.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1)
[9]国内搜索引擎研究论文计量分析[J]. 许剑颖. 情报探索. 2012(11)
[10]王选与科技体制中的马太效应[J]. 徐立.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1(08)
硕士论文
[1]默顿科学奖励规范思想研究[D]. 侯杰.东北财经大学 2016
[2]默顿马太效应的多元视角解析[D]. 严鼎程.中共中央党校 2015
[3]中美科学界社会分层的比较研究[D]. 方旭聪.福州大学 2015
[4]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的现状及出路[D]. 陈颖.湘潭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056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056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