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适应、班级人际关系与学生家庭结构:一项社会网络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3 15:55
为探究不同家庭结构学生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状况,采用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问卷和《我的班级》问卷对5796名学生进行调查,以同伴提名法构建同伴接纳、同伴拒绝、朋友提名和教师接纳四个人际网络,借助社会网络中入度、出度和互选网络度数来刻画班内人际交往特点;将学生家庭结构划分为核心家庭、主干/联合家庭、单亲/重组家庭和留守家庭。结果显示:主干/联合家庭和核心家庭学生在积极社会适应上的得分更高,单亲/重组家庭和留守家庭学生在消极社会适应上的得分更高。在人际关系上,主干/联合家庭学生在人际关系中处于有利地位,其同伴接纳和教师接纳水平更高,更易被同伴和教师接纳,且双向积极人际连接更多;单亲/重组家庭和留守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留守学生更少接纳同伴和提名他人为好友,更易被同伴拒绝。
【文章来源】:教育研究与实验.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
(二)研究工具
1.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
2.人际关系提名。
3.态度问卷。
(三)研究过程与统计分析方法
三、研究结果
(一)学生家庭结构的界定标准和比例构成
(二)不同家庭结构学生班级内同伴关系的特点
1.不同家庭结构学生在同伴接纳网络上的差异比较。
2.不同家庭结构学生在同伴拒绝网络上的差异比较。
3.不同家庭结构学生在朋友提名上的差异比较。
(三)不同家庭结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的特点
(四)不同家庭结构学生社会适应状况的差异
四、讨论
(一)不同家庭结构学生对班级人际气氛的感受
(二)不同家庭结构学生在班级内部人际交往的特点
(三)不同家庭结构学生的社会适应特点
五、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失衡与重构:留守儿童抗逆力重组研究[J]. 同雪莉. 中州学刊. 2019(07)
[2]初中生人际关系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多重中介模型检验[J]. 陈英敏,李迎丽,肖胜,邓秋月,高玉洁,高峰强. 中国特殊教育. 2019(04)
[3]家庭核心化对青少年越轨行为的消极影响及对策探析[J]. 刘建有. 北京青年研究. 2017(02)
[4]不同家庭结构类型中学生偏差行为的比较与分析[J]. 周敏,袁新国. 科技展望. 2016(15)
[5]班级朋友对抑郁的影响:一项社会网络分析[J]. 游志麒,张凤娟,范翠英,平凡,周宗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03)
[6]教育中的同伴效应分析——基于上海2012年PISA数据[J]. 袁玉芝. 上海教育科研. 2016(03)
[7]家庭背景对小学课堂师生冲突的影响[J]. 汪昌华. 教育学报. 2015(06)
[8]特殊家庭结构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 杨阳. 校园心理. 2015(03)
[9]同伴团体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一项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J]. 侯珂,邹泓,刘艳,金灿灿,蒋索.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03)
[10]家庭结构对儿童心理弹性影响及其教育启示[J]. 杨阳. 新西部(理论版). 2013(07)
本文编号:3155615
【文章来源】:教育研究与实验.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
(二)研究工具
1.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
2.人际关系提名。
3.态度问卷。
(三)研究过程与统计分析方法
三、研究结果
(一)学生家庭结构的界定标准和比例构成
(二)不同家庭结构学生班级内同伴关系的特点
1.不同家庭结构学生在同伴接纳网络上的差异比较。
2.不同家庭结构学生在同伴拒绝网络上的差异比较。
3.不同家庭结构学生在朋友提名上的差异比较。
(三)不同家庭结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的特点
(四)不同家庭结构学生社会适应状况的差异
四、讨论
(一)不同家庭结构学生对班级人际气氛的感受
(二)不同家庭结构学生在班级内部人际交往的特点
(三)不同家庭结构学生的社会适应特点
五、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失衡与重构:留守儿童抗逆力重组研究[J]. 同雪莉. 中州学刊. 2019(07)
[2]初中生人际关系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多重中介模型检验[J]. 陈英敏,李迎丽,肖胜,邓秋月,高玉洁,高峰强. 中国特殊教育. 2019(04)
[3]家庭核心化对青少年越轨行为的消极影响及对策探析[J]. 刘建有. 北京青年研究. 2017(02)
[4]不同家庭结构类型中学生偏差行为的比较与分析[J]. 周敏,袁新国. 科技展望. 2016(15)
[5]班级朋友对抑郁的影响:一项社会网络分析[J]. 游志麒,张凤娟,范翠英,平凡,周宗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03)
[6]教育中的同伴效应分析——基于上海2012年PISA数据[J]. 袁玉芝. 上海教育科研. 2016(03)
[7]家庭背景对小学课堂师生冲突的影响[J]. 汪昌华. 教育学报. 2015(06)
[8]特殊家庭结构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 杨阳. 校园心理. 2015(03)
[9]同伴团体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一项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J]. 侯珂,邹泓,刘艳,金灿灿,蒋索.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03)
[10]家庭结构对儿童心理弹性影响及其教育启示[J]. 杨阳. 新西部(理论版). 2013(07)
本文编号:31556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155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