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3 21:52
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大数据技术已经能够存储处理大量数据,实时分析大量信息,整合多个源头数据,引导大众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元的自我发展空间。技术的发展使社会变革,也使人的社会化不再局限单一环境。公众在享受互联网便利和效率的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大数据技术对个人社会化发展的负面影响。所以在信息社会里如何科学的运用大数据技术,规制大数据技术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就成为当下一个意义深远的课题。本文立足技术哲学和个人社会化的相关理论基础,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个人社会化产生的影响,深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规制办法。大数据技术对个人社会化的表现形式分别从个人社会化的主体、客体、内容和过程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在个人社会化主体方面,大数据技术提升社会化主体的教化能力,丰富社会化主体的引导作用,削弱社会化主体的主导地位;在个人社会化客体方面,大数据技术影响社会化客体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侵害社会化客体的隐私权;在个人社会化的内容方面,大数据技术不仅能使社会化客体更好的掌握生存技能,而且多种社会角色扮演更有利于人格完善,但是网络信息的复杂性也会诱引个人价值观的偏离;在个人社会化的过程方面,大数据技术使反向社...
【文章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创新以及难点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难点
1.5 研究方法和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第2章 大数据技术与个人社会化基本理论概述
2.1 大数据技术基本理论
2.1.1 大数据技术的概念
2.1.2 大数据技术的特征
2.2 个人社会化的基本理论
2.2.1 个人社会化的概念
2.2.2 个人社会化的主体
2.2.3 个人社会化的客体
2.2.4 个人社会化的内容
2.2.5 个人社会化的过程
2.3 技术价值的二重性
2.3.1 技术的正向价值
2.3.2 技术的负向价值
2.4 大数据技术与个人社会化的关联性
第3章 大数据技术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
3.1 大数据技术对个人社会化的主体影响
3.1.1 提升个人社会化主体的教化能力
3.1.2 丰富个人社会化主体的引导方式
3.1.3 削弱个人社会化主体的主导地位
3.2 大数据技术对个人社会化客体的影响
3.2.1 影响个人社会化客体的学习能力
3.2.2 影响个人社会化客体的思维能力
3.2.3 侵害个人社会化客体的隐私权
3.3 大数据技术对个人社会化内容的影响
3.3.1 实现智能社会更易掌握生存技能
3.3.2 多种社会角色扮演利于人格完善
3.3.3 网络信息复杂诱引价值观偏离
3.4 大数据技术对个人社会化过程的影响
3.4.1 积极助推人再社会化过程
3.4.2 反向社会化过程不断增加
3.4.3 弱化个人社会化过程边界
第4章 大数据技术对个人社会化影响的原因分析
4.1 大数据技术对个人社会化影响的技术性原因
4.1.1 大数据技术价值二重性
4.1.2 大数据的技术特性
4.2 大数据技术对个人社会化影响的主体原因
4.2.1 大数据技术主体的价值观
4.2.2 大数据技术主体的法律意识
4.3 大数据技术对个人社会化影响的社会原因
4.3.1 大数据技术法律法规
4.3.2 大数据技术行业伦理规范
4.3.3 大数据技术社会应用领域
第5章 大数据技术对个人社会化影响规制
5.1 大数据技术对个人社会化影响的规制原则
5.1.1 促进技术发展原则
5.1.2 社会参与原则
5.1.3 以人为本原则
5.2 大数据技术对个人社会化规制措施
5.2.1 技术层面的规制
5.2.2 法律层面的规制
5.2.3 伦理层面的规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数据环境下精准诈骗治理难题的伦理反思[J]. 陈高华,蔡其胜.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8(11)
[2]“新时代视野下大数据与双创的哲学思考”学术研讨会综述[J]. 余满晖.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8(09)
[3]大数据时代的思想认同[J]. 简福平.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8(07)
[4]家庭对独生子女社会化的影响研究[J]. 韩阳,于辛瑞.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5]大数据信息价值开发的伦理约束:机制框架与中国聚焦[J]. 李伦,孙保学,李波.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01)
[6]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收集的法律规制[J]. 侯水平. 党政研究. 2018(02)
[7]媒介融合时代大学知识的社会化传播——以高校网络视频公开课的知识传播为例[J]. 于德山. 求索. 2017(05)
[8]对待信息的伦理态度:从视觉文化到触觉文化[J]. 李波,李伦. 云南社会科学. 2017(03)
[9]非结构化数据背后的价值[J]. 郑伟. 首席财务官. 2016(10)
[10]大数据技术异化的伦理治理[J]. 陈仕伟.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6(01)
硕士论文
[1]论教育社会化视角下的班主任角色转换[D]. 周文亮.华中师范大学 2014
[2]网络虚拟群体对大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影响研究[D]. 杜金.北京工业大学 2012
[3]网络技术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何华青.广西大学 2006
[4]家校合作——青少年社会化的有效途径[D]. 梁霞.上海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56108
【文章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创新以及难点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难点
1.5 研究方法和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第2章 大数据技术与个人社会化基本理论概述
2.1 大数据技术基本理论
2.1.1 大数据技术的概念
2.1.2 大数据技术的特征
2.2 个人社会化的基本理论
2.2.1 个人社会化的概念
2.2.2 个人社会化的主体
2.2.3 个人社会化的客体
2.2.4 个人社会化的内容
2.2.5 个人社会化的过程
2.3 技术价值的二重性
2.3.1 技术的正向价值
2.3.2 技术的负向价值
2.4 大数据技术与个人社会化的关联性
第3章 大数据技术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
3.1 大数据技术对个人社会化的主体影响
3.1.1 提升个人社会化主体的教化能力
3.1.2 丰富个人社会化主体的引导方式
3.1.3 削弱个人社会化主体的主导地位
3.2 大数据技术对个人社会化客体的影响
3.2.1 影响个人社会化客体的学习能力
3.2.2 影响个人社会化客体的思维能力
3.2.3 侵害个人社会化客体的隐私权
3.3 大数据技术对个人社会化内容的影响
3.3.1 实现智能社会更易掌握生存技能
3.3.2 多种社会角色扮演利于人格完善
3.3.3 网络信息复杂诱引价值观偏离
3.4 大数据技术对个人社会化过程的影响
3.4.1 积极助推人再社会化过程
3.4.2 反向社会化过程不断增加
3.4.3 弱化个人社会化过程边界
第4章 大数据技术对个人社会化影响的原因分析
4.1 大数据技术对个人社会化影响的技术性原因
4.1.1 大数据技术价值二重性
4.1.2 大数据的技术特性
4.2 大数据技术对个人社会化影响的主体原因
4.2.1 大数据技术主体的价值观
4.2.2 大数据技术主体的法律意识
4.3 大数据技术对个人社会化影响的社会原因
4.3.1 大数据技术法律法规
4.3.2 大数据技术行业伦理规范
4.3.3 大数据技术社会应用领域
第5章 大数据技术对个人社会化影响规制
5.1 大数据技术对个人社会化影响的规制原则
5.1.1 促进技术发展原则
5.1.2 社会参与原则
5.1.3 以人为本原则
5.2 大数据技术对个人社会化规制措施
5.2.1 技术层面的规制
5.2.2 法律层面的规制
5.2.3 伦理层面的规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数据环境下精准诈骗治理难题的伦理反思[J]. 陈高华,蔡其胜.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8(11)
[2]“新时代视野下大数据与双创的哲学思考”学术研讨会综述[J]. 余满晖.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8(09)
[3]大数据时代的思想认同[J]. 简福平.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8(07)
[4]家庭对独生子女社会化的影响研究[J]. 韩阳,于辛瑞.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5]大数据信息价值开发的伦理约束:机制框架与中国聚焦[J]. 李伦,孙保学,李波.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01)
[6]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收集的法律规制[J]. 侯水平. 党政研究. 2018(02)
[7]媒介融合时代大学知识的社会化传播——以高校网络视频公开课的知识传播为例[J]. 于德山. 求索. 2017(05)
[8]对待信息的伦理态度:从视觉文化到触觉文化[J]. 李波,李伦. 云南社会科学. 2017(03)
[9]非结构化数据背后的价值[J]. 郑伟. 首席财务官. 2016(10)
[10]大数据技术异化的伦理治理[J]. 陈仕伟.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6(01)
硕士论文
[1]论教育社会化视角下的班主任角色转换[D]. 周文亮.华中师范大学 2014
[2]网络虚拟群体对大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影响研究[D]. 杜金.北京工业大学 2012
[3]网络技术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何华青.广西大学 2006
[4]家校合作——青少年社会化的有效途径[D]. 梁霞.上海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561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156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