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隔代教育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5-15 02:55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家庭经济实力增速未能匹配现当代人对于物质文化的需求,父辈作为现代家庭中的核心劳动力,迫于生活的压力,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导致无暇教育陪伴子女,造成子女托付或寄养在父辈家中这种现象日趋司空见惯。隔代教育自然而然的变成现代家庭儿童早期教育的主要方式。本文以三组健全家庭中由祖父母辈主导的儿童早期教育为观察对象,结合埃里克森儿童人格发展理论和皮亚杰发生认知论,通过观察、访谈,探究隔代教育对儿童早期社交能力、性格与行为特征、运动能力,规则意识等儿童早期具体社会化行为的影响,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传统文化等角度着手剖析隔代教育的弊端和产生原因,进而对现阶段我国家庭教育环节中祖父母辈的隔代教育所出现的溺爱、方法不科学以及父母辈的亲子教育衔接等问题提出相关意见,对政府部门在完善儿童早教体制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本文除绪论外,正文分为四个部分正文第一部分分析了国内外隔代教育研究现状。正文第二部分通过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和核心理论的介绍,选取并确定了研究隔代教育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维度。正文第三部分在对三组家庭中隔代教育实际案例进行梳理分析,从理论视角分析隔代教育对儿童早期社会... 

【文章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4.1 半结构访谈法
        1.4.2 个案研究法
    1.5 文献综述
        1.5.1 国外文献综述
        1.5.2 国内文献综述
    1.6 研究框架
    1.7 研究创新与不足
        1.7.1 研究创新
        1.7.2 研究不足
二、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介绍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
        2.1.2 社会化与亲社会化
    2.2 相关理论介绍
        2.2.1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2.2.2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
三、案例分析
    3.1 案例一:蛋蛋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规范意识的分析
        3.1.1 案例简述
        3.1.2 背景分析
        3.1.3 理论分析
    3.2 案例二:多多性格与行为特征分析
        3.2.1 案例简述
        3.2.2 背景分析
        3.2.3 理论分析
    3.3 案例三:齐齐早期生活技能能力的分析
        3.3.1 案例简述
        3.3.2 背景分析
        3.3.3 理论分析
    3.4 隔代教育中的问题
        3.4.1 祖辈的生活习惯同化着孙辈
        3.4.2 祖辈成为孩子的保护伞
        3.4.3 经验论阻挡着亲子教育的介入
    3.5 隔代教育原因分析
        3.5.1 祖辈爱之深,心之切
        3.5.2 不可逾越的代沟问题
        3.5.3 思想落后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羁绊
四、对策与建议
    4.1 社会正视并重视儿童隔代教育现象
        4.1.1 大众媒体正视隔代教育
        4.1.2 建立儿童教育保护体系,严格管理早教机构
        4.1.3 加强社区建设,创造美好生活环境
    4.2 完善家庭教育体系,净化家庭教育环境
        4.2.1 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相辅相成
        4.2.2 构建美好家庭环境
        4.2.3 隔代教育配合其它早教机构
    4.3 家长学会支持和理解儿童自主意识
        4.3.1 祖辈学会建立与孙辈共同成长的育儿理念
        4.3.2 父辈学会平衡家庭与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 访问提纲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成长之本义:西方儿童发展与社会化理论嬗变[J]. 张莉.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04)
[2]论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化[J]. 张梅香.  亚太教育. 2016(08)
[3]文化资本视角下的隔代教育研究[J]. 吴秀兰.  教育观察(下半月). 2015(18)
[4]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J]. 庞懿,郭徽.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5(01)
[5]群体社会化理论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J]. 王正中.  发展. 2014(12)
[6]“场域—惯习”视角下的大学生极端行为案例研究——以药家鑫杀人案和曾世杰杀人案为例[J]. 徐祥运,单珊,徐宁蔓.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7]“童年”的话语构成:区隔、社会化与作为社会结构的童年[J]. 郑素华.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4(01)
[8]论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化发展[J]. 张鸿宇,王晓曼.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06)
[9]浅谈亲子教育和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心理发展的影响[J]. 王军锋.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2(03)
[10]家庭教育对女童性别角色社会化发展的影响[J]. 陈璐,卢清.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03)

硕士论文
[1]隔代教育家庭中教育冲突的个案研究[D]. 柯俊波.东北师范大学 2013
[2]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的衔接问题研究[D]. 李伟红.广西师范大学 2013
[3]现代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梁业昌.四川师范大学 2012
[4]皖北农村妇女生育意愿转变的研究[D]. 李晓琴.苏州大学 2007
[5]0-3岁儿童隔代教养现状与对策研究[D]. 刘海华.东北师范大学 2006
[6]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初探[D]. 周爱民.中共中央党校 2006
[7]试论单亲家庭隔代教育问题[D]. 李星.江西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868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1868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f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