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女大学生吸烟行为与认知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1 13:04

  本文关键词:女大学生吸烟行为与认知方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吸烟已成为全球化的行为,世界约有三分之一成年人是烟民,且平均年龄也在逐年趋于下降,大学生的吸烟率超过百分之四十。在调解个体情绪、给吸烟者生理上的满足之外,香烟更多的是充当着心理表达和社会生活表演的道具。但香烟不仅无益于吸烟者的身体健康,对于被动吸烟者的身心危害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当一项个人,尤其是不被提倡的习惯发展成社会性行为时,一定有其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意义。特别是女大学生,她们的角色比男性烟民更多了社会规范下的性别意义。同样是吸烟,女大学生的行为表现形式以及自我与他人认知在社会文化下具有何种程度的差别和差别对待,本文通过调查予以说明。本研究主要从吸烟的大学生出发,运用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的方法。量化的展示出大众对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吸烟者和吸烟行为的态度。同时通过主体的自我叙述,了解主体吸烟的伊始动力、维系纽带、现状和心理状态等方面,考察行为、认知方式和其他社会属性间的影响关系,探讨主导吸烟行为的主观社会认同方式。大学生吸烟行为并非是简单的社会过程,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个人属性和多种社会属性相互交织,将个体行为复杂化。不同的因素影响不同个体具有相似的行为,但实施行为的过程中,具体的社会情境“场”也可导致行为的区别化。研究大学生吸烟旨在多方面的阐述女大学生吸烟行为,让部分人更好的了解被贴上标签的女性吸烟者。
【关键词】:大学生 吸烟行为 吸烟态度 认同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13.6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引言7-12
  • 一、研究缘起7-8
  • (一)问题的提出7
  • (二)研究意义7-8
  • 二、国内外研究与综述8-11
  • (一)吸烟影响因素研究8
  • (二)风险认知研究8-9
  • (三)阶层文化研究9-11
  • 三、主要研究内容11-12
  • (一)研究目的11
  • (二)研究内容11
  • (三)研究方法11-12
  • 第二章 对于吸烟行为的消极态度12-17
  • 一、被测者的消极态度12-14
  • 二、消极态度的影响因素14-17
  • (一)健康意识增强14-15
  • (二)性别上的态度差异15
  • (三)否定态度下的吸烟行为15-17
  • 第三章 吸烟行为中的性别认同17-22
  • 一、烟的“男人味”17
  • 二、特别化的女性特质17-21
  • (一)女性规范和形象塑造17-18
  • (二)权力的争取与妥协18-20
  • (三)女性吸烟的“仪式性”20-21
  • 三、小结21-22
  • 第四章 吸烟行为中的亚群体作用22-28
  • 一、家庭影响作用22-25
  • (一)父母的吸烟行为和态度22
  • (二)家庭教育方式22-24
  • (三)家庭经济环境24
  • (四)家庭氛围24-25
  • 二、同龄亚群体的影响作用25-26
  • (一)被动的接受25-26
  • (二)主动的融入26
  • 三、小结26-28
  • 第五章 吸烟行为的文化认同28-32
  • 一、社会文化背景28-29
  • (一)香烟消费文化28
  • (二)大众传媒的传播作用28-29
  • (三)大学生群体中的烟文化29
  • 二、社会文化与个体认知29-31
  • (一)好奇心理30
  • (二)缓解情绪30
  • (三)自我表达的“秀”30-31
  • 三、小结31-32
  • 总结32-35
  • 一、结构性因素的作用32-33
  • 二、吸烟中的性别差异33
  • 三、互动中的社会性行为33-35
  • 附录35-39
  • 参考文献39-43
  • 后记43-45
  • 作者个人简介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永波,董国珍,傅金芝;怒族、景颇族、傈僳族学生的认知方式发展与创造力关系的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李寿欣,周颖萍;试论认知方式与学习风格的关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陈晓惠;葛明贵;;出生次序、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大学生认知方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陈晓惠;葛明贵;;不同认知方式大学生解决四卡问题的逻辑训练效应[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5期

5 徐增杰;李寿欣;;认知方式研究的趋势与展望[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夏威;;大学生审美文化观念与行为认知方式的关系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7 陈晓惠;余益兵;;不同认知方式大学生解决四卡问题顿悟水平的差异[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7期

8 毕秀芹;;场认知方式的基本理论及其与阅读的有关研究[J];价值工程;2011年26期

9 张必隐;;教师认知方式与学生认知方式之间的关系[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0年02期

10 刘文浩;邱卓英;;认知方式与竞技体育的关系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苹;毛伟宾;;压力和认知方式对基于事件的错误记忆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王贞琳;方俊明;郭祖仪;李文馥;;认知方式对幼儿部分遮挡绘画影响[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陈琦;吴洪健;;在建构性多媒体学习环境中教学支架和认知方式对小学生应用题学习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邓春暖;;不同场认知方式的中小学生阅读理解中插图效应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孙丽;;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张必隐;;程序模式与认知方式之间的关系[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7 刘伟方;司继伟;孙燕;杨佳;华晓腾;;认知方式与算术技能影响估算策略选择的年龄相关差异[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刘伟方;司继伟;孙燕;杨佳;华晓腾;;认知方式与算术技能对估算策略选择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徐增杰;李寿欣;陈慧媛;;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语篇阅读中抑制干扰信息的眼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李寿欣;;不同认知方式个体汉语词汇加工过程中一侧化效应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寿欣 张倩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认知方式:认知与人格的桥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杨敏;大数据向人类认知方式提出新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张亮;听觉是婴幼儿第一认知方式[N];科技日报;2004年

4 李平升 靖远县中堡中学;浅谈对学生的心理教育[N];白银日报;2009年

5 ;《思考的地理学:东西方思考方式的差异及成因》[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武进学院 王文忠;重视学生在电大英语教学中的作用[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7 本报记者 侯丽 编译;人类语言可能“语法先于语音进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利燕;认知操作、认知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马元广;情绪对注意灵活性的影响:任务难度和认知方式的调节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段惠琼;认知方式对语篇阅读的信息处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肖晶;大学生抑郁认知易感性—应激模型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苹;压力和认知方式对基于事件错误记忆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晓_g;认知方式、自我监控对高中生数学解题效果和表征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峻;初中学生场认知方式特点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4 孙丽;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邓春暖;不同场认知方式大学生阅读图文课文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黄晓霞;认知方式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7 周玉林;贵州省高中生场认知方式与创造力关系的城乡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8 薛燕飞;不同认知方式个体来源记忆特点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艳丽;8-15岁儿童表征认知方式发展特点及其与能力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何召祥;不同认知方式的大学生情感特征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女大学生吸烟行为与认知方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03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203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3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