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代际职业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

发布时间:2021-06-07 17:40
  本文运用指标法和回归法,对我国代际职业流动与继承状况的模式、影响因素和声望获得的性别差异进行实证研究,并且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虽然总体上我国的代际职业继承性较强,但是两性代际职业流动模式存在差异,男性的平均继承性更高,女性的平均流动性更高,而且这种现象在各影响因素分层中普遍存在;(2)父亲位于低职业地位时,男性比女性更易摆脱其低阶层的家庭背景;(3)城镇家庭背景、沿海地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非农业户口性质、年龄段的增加和已婚状况相对而言均对子代代际流动和向上流动具有正的整体作用;(4)女性可以从上述前四种因素中获得比男性更大的有效作用,实现更大程度的代际流动和向上流动,但是年龄段和婚姻状况会抑制女性代际流动,并且结婚对女性向上流动有明显的反作用;(5)平均而言,女性能比男性取得更高的社会经济地位。本文结论有助于理解在中国特定国情下性别因素在代际间职业流动中的特定作用。 

【文章来源】:南开经济研究.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4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一)国内外代际职业流动的相关研究
    (二)父代职业对子代职业选择的影响途径
        1.“人力资本”理论
        2.“社会资本”理论
    (三)中国特色
        1.“顶职”旧制遗留
        2. 城乡二元结构
        3. 区域发展不平衡
    (四)代际职业流动性别差异的相关研究
三、数据
    (一)样本配对与筛选
    (二)职业分类
四、研究方法与测量指标
    (一)指标法
        1. 代际职业转移矩阵
        2. 代际职业的流动性指数和继承性指数
        3. 代际职业的流入指数与流出指数
        4. 代际职业的流动方向指数
        5. 社会经济地位指数
        6. 代际职业的流动距离指数
    (二)多类别逻辑模型
五、实证分析
    (一)代际职业流动模式的性别差异
    (二)代际职业流动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
        1. 代际职业流动方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2. 代际职业流动距离的影响因素分析
    (三)代际职业流动影响下声望获得的性别差异
六、小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社会代际流动性之变迁:趋势与原因[J]. 王学龙,袁易明.  经济研究. 2015(09)
[2]高校扩招、职业代际流动与性别差异[J]. 吕姝仪,赵忠.  劳动经济研究. 2015(04)
[3]代际间的职业流动与收入流动——来自中国城乡家庭的经验研究[J]. 周兴,张鹏.  经济学(季刊). 2015(01)
[4]代际流动性及其传导机制研究进展[J]. 秦雪征.  经济学动态. 2014(09)
[5]中国居民职业代际继承效应的实证分析[J]. 刘非菲,梁岩.  统计与决策. 2014(10)
[6]代际传递、社会流动性及其变化趋势——来自收入、职业、教育、政治身份的多角度分析[J]. 李力行,周广肃.  浙江社会科学. 2014(05)
[7]求职过程的社会网络模型:检验关系效应假设[J]. 边燕杰,张文宏,程诚.  社会. 2012(03)
[8]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妇女职业流动状况的实证分析[J]. 黄晓波.  经济研究导刊. 2010(27)
[9]代际流动的未来希望——独生子女学历目标分析[J]. 张艳霞.  当代青年研究. 2010(03)
[10]职业流动的性别差异及其成因探究——以广西为例[J]. 黄晓波.  经济研究导刊. 2010(09)



本文编号:32170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2170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4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