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可视化路径的城中村居民交往空间——对北京市五个城中村的调查
发布时间:2021-06-15 01:02
城中村交往空间是了解城中村的重要方式。基于三维可视化路径,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城中村交往空间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城中村居民交往空间同时具有城市和乡村交往特征。城中村居民虚拟交往空间具有较强的内敛性,且对现实交往空间的补充作用大于替代作用。在交往空间范围方面,城中村居民交往空间较为有限,与居住空间紧密结合,其交往空间实际上依附于居住空间,交往空间的决定性因素仍然是生存成本和经济收入,即交往空间成为被感知的对象,而非主动建构的对象。
【文章来源】:城市发展研究. 2020,27(12)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调查城中村区位图
(3)交往目的的内敛性。与亲朋好友的交往显然是出于情感、血缘等纽带,而基于开拓朋友圈子目的的交友对象比例很少。可以看出城中村居民社交活动主要目的仍然是维护核心情感圈。2.2.2 补充与排挤:虚拟与现实社交空间的交互作用
从工作日活动路径图和休息日活动路径图二者对比可以看出,城中村居民工作日出行范围、次数明显多于休息日。基于时空路径图的活动距离,按照与周末时空路径图中出行距离相一致的划分标准,可以绘制得到城中村居民工作日活动路径(图3c、d)。可以看出,工作日期间城中村居民出行活动明显增加,中远距离出行显著增加,但总体来看城中村居民工作日活动范围仍然多数集中在城中村及其附近范围。其工作通勤仍然以城中村内、城中村附近为主。结合周末休闲空间、交往空间的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城中村居民的工作空间与生活空间、交往空间等大多集中在城中村的地理空间之中。从其工作空间来看,中远距离出行的样本出行方向大多为城市中心,具有较强的中心集中性,这说明北京市中心无论是在就业还是在休闲、交往方面对城中村居民而言都是重要的引力中心。图4 城中村居民出行距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住区儿童交往空间设计探索——以获奖作品“童行石城”为例[J]. 曹心培.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0(08)
[2]定性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社会空间研究中的应用[J]. 冯健,柴宏博. 地理科学进展. 2016(12)
[3]定性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J]. 张涵,朱竑. 世界地理研究. 2016(01)
[4]用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浅析虚拟社交网络中的社会互动行为[J]. 张记洁. 社会心理科学. 2015(Z1)
[5]大学生微博虚拟社交的传播效果分析——基于“准社会交往”理论视角[J]. 马燕. 传媒. 2014(23)
[6]微信成瘾:社交幻化与自我迷失[J]. 蒋建国. 南京社会科学. 2014(11)
[7]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探析——基于符号互动理论的视角[J]. 黄秀娟,唐静,李晓莉. 高教探索. 2014(06)
[8]日本动画的弹幕评论分析:一种准社会交往的视角[J]. 马志浩,葛进平. 国际新闻界. 2014(08)
[9]微信使用对人际传播的影响研究[J]. 詹恂,严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3(12)
[10]定性GIS在时空间行为研究中的应用[J]. 关美宝,谷志莲,塔娜,柴彦威. 地理科学进展. 2013(09)
本文编号:3230587
【文章来源】:城市发展研究. 2020,27(12)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调查城中村区位图
(3)交往目的的内敛性。与亲朋好友的交往显然是出于情感、血缘等纽带,而基于开拓朋友圈子目的的交友对象比例很少。可以看出城中村居民社交活动主要目的仍然是维护核心情感圈。2.2.2 补充与排挤:虚拟与现实社交空间的交互作用
从工作日活动路径图和休息日活动路径图二者对比可以看出,城中村居民工作日出行范围、次数明显多于休息日。基于时空路径图的活动距离,按照与周末时空路径图中出行距离相一致的划分标准,可以绘制得到城中村居民工作日活动路径(图3c、d)。可以看出,工作日期间城中村居民出行活动明显增加,中远距离出行显著增加,但总体来看城中村居民工作日活动范围仍然多数集中在城中村及其附近范围。其工作通勤仍然以城中村内、城中村附近为主。结合周末休闲空间、交往空间的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城中村居民的工作空间与生活空间、交往空间等大多集中在城中村的地理空间之中。从其工作空间来看,中远距离出行的样本出行方向大多为城市中心,具有较强的中心集中性,这说明北京市中心无论是在就业还是在休闲、交往方面对城中村居民而言都是重要的引力中心。图4 城中村居民出行距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住区儿童交往空间设计探索——以获奖作品“童行石城”为例[J]. 曹心培.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0(08)
[2]定性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社会空间研究中的应用[J]. 冯健,柴宏博. 地理科学进展. 2016(12)
[3]定性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J]. 张涵,朱竑. 世界地理研究. 2016(01)
[4]用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浅析虚拟社交网络中的社会互动行为[J]. 张记洁. 社会心理科学. 2015(Z1)
[5]大学生微博虚拟社交的传播效果分析——基于“准社会交往”理论视角[J]. 马燕. 传媒. 2014(23)
[6]微信成瘾:社交幻化与自我迷失[J]. 蒋建国. 南京社会科学. 2014(11)
[7]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探析——基于符号互动理论的视角[J]. 黄秀娟,唐静,李晓莉. 高教探索. 2014(06)
[8]日本动画的弹幕评论分析:一种准社会交往的视角[J]. 马志浩,葛进平. 国际新闻界. 2014(08)
[9]微信使用对人际传播的影响研究[J]. 詹恂,严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3(12)
[10]定性GIS在时空间行为研究中的应用[J]. 关美宝,谷志莲,塔娜,柴彦威. 地理科学进展. 2013(09)
本文编号:3230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230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