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牧民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以甘南州碌曲县尕秀村为例
发布时间:2021-06-16 13:59
21世纪以来,牧民定居作为一项重要的扶贫举措在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位于甘肃省甘南州碌曲县的尕秀村牧民也在政府的引导下逐步实现牧民定居。集中定居生活,显著改善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使牧民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相应地思想观念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幸福指数随之提升,民族文化在新时代得到传承与弘扬。如今尕秀牧民定居点已打造成了“宜游宜业宜居”的生态旅游藏寨,成为了甘南州的“样板村”。尕秀村牧民对现阶段最满意的是居住环境和宗教生活。这得益于尕秀村整体规划、卫生整洁以及国家的宗教信仰政策。尕秀村近年来的发展历程表明,要提升牧民幸福感指数,首要的是要发展当地的经济,提高牧民的生活质量,增强生活满意度;同时要传承、保护好民族文化,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文章来源】: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理论基础
(一)民族学理论基础
(二)心理学理论基础
(三)人格理论
四、研究方法
(一)参与观察法
(二)访谈法
(三)问卷法
(四)文献研究法
(五)跨学科综合研究法
第一章 “脱胎换骨”的标杆村
一、尕秀村概况
(一)地理区位
(二)人口构成
二、尕秀村牧民的经济和生活
(一)经济状况
(二)生活现状
三、尕秀村发展历程
(一)起初阶段
(二)成长阶段
(三)突破阶段
第二章 尕秀村牧民幸福感的总体状况
一、尕秀牧民幸福感调查分析
二、尕秀牧民生活满意度分析
(一)整体生活满意度分析
(二)具体生活满意度分析
三、尕秀村的现代化变迁
(一)传统生活方式的变迁
(二)传统生计方式的变迁
(三)时代变迁与文化适应
第三章 牧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一、客观福祉
二、心理感知
三、精神信仰
(一)宗教习得与公民教育
(二)信仰建构和幸福解读
第四章 提升牧民幸福感的途径
一、民族幸福感的现代生成
(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二)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生活满意度
二、感受在精神和物质之间
(一)社会信心:政府政策的外部保障
(二)目标价值:群体凝聚的深层原因
三、提升牧民幸福感的对策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在校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区类型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探析——以整体网核心边缘理论为分析视角[J]. 邢占军,张泉. 山东社会科学. 2017(02)
[2]精准性激励扶贫与农村低保制度耦合探索——以甘南州为例[J]. 王小川,张文政,丁晓攀.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6(05)
[3]幸福感研究中民族特质的影响作用[J]. 李静,种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5(12)
[4]内地藏生主观幸福感研究[J]. 黄敏.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5)
[5]民族心理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 李静,张智渊. 甘肃社会科学. 2014(05)
[6]幸福感整合模型在不同年龄及性别群体的验证[J]. 陈志霞,李启明.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01)
[7]宗教信仰对维吾尔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兰州大学三名维吾尔族大学生为例[J]. 李硕豪,马海燕. 学理论. 2013(30)
[8]新生代农民工成就动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探析——基于社会支持、社会比较倾向的调节作用[J]. 金晓彤,崔宏静. 中国农村观察. 2013 (01)
[9]维吾尔族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幸福感相关性探究[J]. 张爱萍.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24)
[10]“乐”——中国人的主观幸福感与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J]. 曾红,郭斯萍. 心理学报. 2012(07)
博士论文
[1]民族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D]. 种媛.兰州大学 2016
[2]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幸福研究[D]. 任海燕.华东师范大学 2012
[3]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生活质量与主观幸福感研究[D]. 王曲元.中央民族大学 2009
[4]中国传统幸福观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价值[D]. 王刚.黑龙江大学 2008
[5]维汉大、中学生体育目标定向、身体自尊、社会性体格焦虑、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D]. 杨俊敏.华东师范大学 2007
[6]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 苗元江.南京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文化自觉与构建幸福城市的思考[D]. 郝文璐.山西师范大学 2015
[2]藏、汉幸福感比较研究及文化融合与幸福感关系的探索[D]. 余婷婷.华东师范大学 2014
[3]城镇中学蒙、汉、达斡尔族主观幸福感的比较研究[D]. 王佳丽.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2
[4]汉族、土族、回族中学生的民族认同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跨文化研究[D]. 刘显翠.西北师范大学 2008
[5]寄养儿童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何彩平.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33200
【文章来源】: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理论基础
(一)民族学理论基础
(二)心理学理论基础
(三)人格理论
四、研究方法
(一)参与观察法
(二)访谈法
(三)问卷法
(四)文献研究法
(五)跨学科综合研究法
第一章 “脱胎换骨”的标杆村
一、尕秀村概况
(一)地理区位
(二)人口构成
二、尕秀村牧民的经济和生活
(一)经济状况
(二)生活现状
三、尕秀村发展历程
(一)起初阶段
(二)成长阶段
(三)突破阶段
第二章 尕秀村牧民幸福感的总体状况
一、尕秀牧民幸福感调查分析
二、尕秀牧民生活满意度分析
(一)整体生活满意度分析
(二)具体生活满意度分析
三、尕秀村的现代化变迁
(一)传统生活方式的变迁
(二)传统生计方式的变迁
(三)时代变迁与文化适应
第三章 牧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一、客观福祉
二、心理感知
三、精神信仰
(一)宗教习得与公民教育
(二)信仰建构和幸福解读
第四章 提升牧民幸福感的途径
一、民族幸福感的现代生成
(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二)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生活满意度
二、感受在精神和物质之间
(一)社会信心:政府政策的外部保障
(二)目标价值:群体凝聚的深层原因
三、提升牧民幸福感的对策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在校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区类型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探析——以整体网核心边缘理论为分析视角[J]. 邢占军,张泉. 山东社会科学. 2017(02)
[2]精准性激励扶贫与农村低保制度耦合探索——以甘南州为例[J]. 王小川,张文政,丁晓攀.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6(05)
[3]幸福感研究中民族特质的影响作用[J]. 李静,种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5(12)
[4]内地藏生主观幸福感研究[J]. 黄敏.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5)
[5]民族心理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 李静,张智渊. 甘肃社会科学. 2014(05)
[6]幸福感整合模型在不同年龄及性别群体的验证[J]. 陈志霞,李启明.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01)
[7]宗教信仰对维吾尔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兰州大学三名维吾尔族大学生为例[J]. 李硕豪,马海燕. 学理论. 2013(30)
[8]新生代农民工成就动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探析——基于社会支持、社会比较倾向的调节作用[J]. 金晓彤,崔宏静. 中国农村观察. 2013 (01)
[9]维吾尔族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幸福感相关性探究[J]. 张爱萍.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24)
[10]“乐”——中国人的主观幸福感与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J]. 曾红,郭斯萍. 心理学报. 2012(07)
博士论文
[1]民族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D]. 种媛.兰州大学 2016
[2]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幸福研究[D]. 任海燕.华东师范大学 2012
[3]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生活质量与主观幸福感研究[D]. 王曲元.中央民族大学 2009
[4]中国传统幸福观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价值[D]. 王刚.黑龙江大学 2008
[5]维汉大、中学生体育目标定向、身体自尊、社会性体格焦虑、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D]. 杨俊敏.华东师范大学 2007
[6]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 苗元江.南京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文化自觉与构建幸福城市的思考[D]. 郝文璐.山西师范大学 2015
[2]藏、汉幸福感比较研究及文化融合与幸福感关系的探索[D]. 余婷婷.华东师范大学 2014
[3]城镇中学蒙、汉、达斡尔族主观幸福感的比较研究[D]. 王佳丽.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2
[4]汉族、土族、回族中学生的民族认同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跨文化研究[D]. 刘显翠.西北师范大学 2008
[5]寄养儿童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何彩平.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332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233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