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无直接利益冲突”阶段性群体心理及其疏导策略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03 14:11
  "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伴随我国转型期社会矛盾新变化而出现,是众多和原生事件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参与者,在复杂的群体心理支配下发泄不满情绪的一种集群行为。作为群体性事件的一种特殊类型,从冲突的整个过程看,群体心理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如酝酿阶段的消极失落、固执逆反心理,诱发阶段的盲从、造势心理,激化阶段的宣泄、法不责众心理等。探析"无直接利益冲突"阶段性群体心理有助于我们把握参与者在各个阶段的行为逻辑,建构防范冲突发生、扩大、升级的框架机制,也是疏导和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关键点。 

【文章来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0,36(10)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酝酿阶段的群体心理及疏导策略
    (一)酝酿阶段的群体心理
        1.消极失落心理。
        2.固执逆反心理。
    (二)疏导策略
二、诱发阶段的群体心理及疏导策略
    (一)诱发阶段的群体心理
        1.从众心理。
        2.造势心理。
    (二)疏导策略
三、激化阶段的群体心理及疏导策略
    (一)激化阶段的群体心理
        1.宣泄心理。
        2.法不责众心理。
    (二)疏导策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众狂欢语境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治理[J]. 江凌.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2]社会冲突事件中的群体心理分析[J]. 熊友华,卫颖,李艳,张青青,邹绕绕,付元竹,康芳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3]大竹事件背后的官场逻辑[J]. 尹鸿伟.  南风窗. 2007(04)



本文编号:32627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2627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8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