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移动社交时代“后真相”信息传播主体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1-07-12 00:17
  新闻反转、网络谣言等事件频发,标志着"后真相"时代到来。本文基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分析"后真相"信息传播主体的狂欢过程,总结角色、观众间的传播机制,反思"后真相"现象。 

【文章来源】:新闻传播. 2020,(09)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研究背景
二、传播主体:角色与观众的狂欢
    (一)主角的恐慌
    (二)配角的小丑化
    (三)观众的参演
三、传播机制:圈群、对话与角逐
    (一)圈群的“弱关系”
    (二)对话的“强内容”
    (三)权力的角逐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后真相时代新闻舆论场健康度及优化对策[J]. 郑满宁.  中国出版. 2018(03)
[2]“后真相”时代:话语的生成、传播与反思——基于西方政治传播的视角[J]. 支庭荣,罗敏.  新闻界. 2018(01)
[3]后真相时代政治传播的理论重建和路径重构[J]. 史安斌,杨云康.  国际新闻界. 2017(09)
[4]后真相与政治的未来[J]. 胡泳.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04)
[5]特朗普执政与中美关系走向[J]. 吴心伯.  国际问题研究. 2017(02)
[6]弱关系与强关系理论及其在信息共享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 魏春梅,盛小平.  图书馆. 2014(04)
[7]媒介技术:赋权与重新赋权[J]. 王爱玲.  文化学刊. 2011(03)



本文编号:3278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278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a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