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青少年抗逆力提升的个案工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6 19:18
当今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富差距拉大以及家庭出现的各种危机,使得很多青少年出现了父母监护缺失、父母监护无力或者原有家庭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青少年群体在面临个人成长危机和障碍时,单靠个人力量很难从困境中走出来,他们没能从家庭、朋友、学校、组织等系统获取所需的物质或精神支持,从而导致青少年流浪行为的情况加剧。同时青少年易受不良环境和坏人的引诱,原生风险因素与流浪中风险因素的叠加对流浪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而使其陷入更绝望的环境中去。若无特别的救助和保护措施,流浪青少年的基本需要无法满足,无法回归正常的生活,而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的群体,其发展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流浪青少年的问题是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目前的救助管理机构对于流浪青少年的救助依然停留在简单的衣物住所和食物等,一般会将其回归家庭的目标被简化为回家,没有进行跟进服务,也更容易出现流浪青少年反复离家、重复接受救助的问题,这些其实忽略了自身发展需求。同时救助方面也面临着查询流浪者的真实信息困难、救助流浪群体具有分散性、专业人才资源不足等救助困境。一般情况下采用传统问题视角看待流浪青少年,忽视其价值与潜能,本文采用抗逆力理论,提升个人面对生...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核心概念与相关理论
1.4.1 核心概念
1.4.2 相关理论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法
1.5.2 访谈法
1.5.3 实地研究法
1.6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流浪青少年的特征及成因
2.1 流浪青少年的特征
2.1.1 认知偏差
2.1.2 自我封闭
2.1.3 社交恐惧
2.2 青少年流浪的成因
2.2.1 家庭环境
2.2.2 同辈群体
2.2.3 学校教育
2.2.4 社会环境
第三章 个案工作提升流浪青少年抗逆力方案及实施
3.1 案例背景
3.1.1 基本资料
3.1.2 案主性格
3.1.3 家庭资料
3.1.4 社会关系
3.1.5 接案原因
3.2 问题分析
3.3 服务目标与介入计划
3.3.1 服务目标
3.3.2 服务计划
3.4 服务过程
3.4.1 初期介入
3.4.2 中期介入
3.4.3 后期介入
第四章 个案服务评估与反思
4.1 个案服务评估
4.1.1 服务成效评估
4.1.2 社工自评
4.1.3 督导评估
4.2 个案服务反思
第五章 流浪青少年抗逆力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5.1 完善救助机构职能
5.2 转变救助介入理念
5.3 掌握抗逆力提升方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抗逆力水平量表
附录B 服务意见反馈表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抗逆力培育:农村留守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实践选择[J]. 王玉香,杜经国. 中国青年研究. 2018(10)
[2]关于流浪儿童救助模式的研究——以长春市流浪儿童救助中心为例[J]. 陈冲.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10)
[3]社会工作介入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基本策略探析[J]. 周金凤.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4]我国流浪儿童救助模式的转向研究——基于抗逆力理论的视角[J]. 冯元,彭华民.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5]流浪乞讨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基于发展性社会福利理论的视角[J]. 李三梅.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6]青少年抗逆力的研究及其培养[J]. 朱虹. 全球教育展望. 2013(09)
[7]论当代大学生“抗逆力”的激发与培养[J]. 刘劲松. 江苏高教. 2013(04)
[8]中学生抗逆力表现的过渡层次及其分析——基于问卷与访谈的混合研究[J]. 田国秀,李宏鹤. 中国青年研究. 2013(06)
[9]社会工作介入流浪未成年人社会救助的实践与反思——以Z市救助管理站流浪未成年人安全教育项目为例[J]. 初智巍,付翃飞,苏光,张媛. 学理论. 2013(01)
[10]西方青少年抗逆力研究述评及启示[J]. 陈香君,罗观翠.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3)
硕士论文
[1]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行为偏差问题研究[D]. 倪松.辽宁大学 2015
[2]新时期社会救助管理站建设研究[D]. 何芳.湖南师范大学 2010
[3]关于完善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体系的研究[D]. 肖冬冬.暨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04196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核心概念与相关理论
1.4.1 核心概念
1.4.2 相关理论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法
1.5.2 访谈法
1.5.3 实地研究法
1.6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流浪青少年的特征及成因
2.1 流浪青少年的特征
2.1.1 认知偏差
2.1.2 自我封闭
2.1.3 社交恐惧
2.2 青少年流浪的成因
2.2.1 家庭环境
2.2.2 同辈群体
2.2.3 学校教育
2.2.4 社会环境
第三章 个案工作提升流浪青少年抗逆力方案及实施
3.1 案例背景
3.1.1 基本资料
3.1.2 案主性格
3.1.3 家庭资料
3.1.4 社会关系
3.1.5 接案原因
3.2 问题分析
3.3 服务目标与介入计划
3.3.1 服务目标
3.3.2 服务计划
3.4 服务过程
3.4.1 初期介入
3.4.2 中期介入
3.4.3 后期介入
第四章 个案服务评估与反思
4.1 个案服务评估
4.1.1 服务成效评估
4.1.2 社工自评
4.1.3 督导评估
4.2 个案服务反思
第五章 流浪青少年抗逆力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5.1 完善救助机构职能
5.2 转变救助介入理念
5.3 掌握抗逆力提升方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抗逆力水平量表
附录B 服务意见反馈表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抗逆力培育:农村留守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实践选择[J]. 王玉香,杜经国. 中国青年研究. 2018(10)
[2]关于流浪儿童救助模式的研究——以长春市流浪儿童救助中心为例[J]. 陈冲.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10)
[3]社会工作介入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基本策略探析[J]. 周金凤.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4]我国流浪儿童救助模式的转向研究——基于抗逆力理论的视角[J]. 冯元,彭华民.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5]流浪乞讨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基于发展性社会福利理论的视角[J]. 李三梅.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6]青少年抗逆力的研究及其培养[J]. 朱虹. 全球教育展望. 2013(09)
[7]论当代大学生“抗逆力”的激发与培养[J]. 刘劲松. 江苏高教. 2013(04)
[8]中学生抗逆力表现的过渡层次及其分析——基于问卷与访谈的混合研究[J]. 田国秀,李宏鹤. 中国青年研究. 2013(06)
[9]社会工作介入流浪未成年人社会救助的实践与反思——以Z市救助管理站流浪未成年人安全教育项目为例[J]. 初智巍,付翃飞,苏光,张媛. 学理论. 2013(01)
[10]西方青少年抗逆力研究述评及启示[J]. 陈香君,罗观翠.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3)
硕士论文
[1]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行为偏差问题研究[D]. 倪松.辽宁大学 2015
[2]新时期社会救助管理站建设研究[D]. 何芳.湖南师范大学 2010
[3]关于完善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体系的研究[D]. 肖冬冬.暨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04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304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