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通婚圈变迁的人类学考察 ——以开鲁县义和塔拉镇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14 01:19
通婚圈是伴随着两性婚姻关系的缔结而形成的社会圈子。通婚圈的变迁是婚姻文化变迁的重要表现。婚姻的本质是文化的、社会性的制度。因此,通婚圈的变迁不仅能够体现通婚群体间地域跨度的变化,它还能够体现不同民族之间族群关系的变化。本文以开鲁县义和塔拉镇田野调查点,以蒙古族族际通婚圈作为研究对象,从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视角,运用田野调查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义和塔拉镇蒙古族通婚圈自1949年以来的变迁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和分析。本文主要由绪论、正文以及结语三个部分内容组成。绪论部分主要梳理了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创新点、相关概念解释以及国内外对于通婚圈的相关研究。正文部分由第一、二、三章构成。第一章,主要对田野调查点的概况、义和塔拉镇蒙古族族际通婚现状及范围进行了概述。第二章,结合实地调查内容将义和塔拉镇蒙古族通婚圈自建国以来的变迁划分为四个时间段,并从社会文化环境、婚姻方式、婚姻现象以及通婚圈范围等四个维度对各时间段的通婚圈状态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第三章,在结合前两章内容的基础上从人类学通婚圈理论、族群理论等相关理论视角对于义和塔拉镇蒙古族通婚圈变迁的特点、原因以及影响进行了分析。结语部分...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开鲁县行政区划图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0面积17.6万亩、草牧地面积40.9万亩、林地面积2.2万亩、园地面积为0.11万、农牧业生产建设用地5.3万、道路占地面积1.88万、四荒地面积15.7万亩。9生产生活方面,全镇各民族人口大体上有着一定的的相近性。全镇现属“以农业为主,养殖为辅”的经济类型区,主要农作物为玉米、红干椒,全镇共有牲畜21万4882头。三次产业结构来看,全镇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第三产业相对滞后。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提高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义和塔拉镇农牧区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推进了农村劳动力从农村向周边城镇以及向全国各大城市的转移。以蒙古族群体的情况来看,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及机械化生产方式的普及,家庭劳动力过剩、劳动时间缩短,大量的青年人选择外出打工到大城镇发展。同时,其择偶范围以自身所在地为中心围绕着向外展开。图1-1开鲁县行政区划图图1-2义和塔拉镇地图(图片来源于网络)(笔者拍摄)9资料来源于义和塔拉办事处.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6(一)民族范围义和塔拉镇蒙古族通婚圈涉及到了蒙古族同汉族、满族、达斡尔族等民族间的通婚。早期在建国之前由于当时义和塔拉镇一带路途偏远、社会封闭、人们出于对族际通婚禁忌的遵守,与他族“交错杂居、通婚融合”现象并不明显。在建国以后这一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从笔者收集的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来看,义和塔拉镇蒙古族族际通婚最早是由1962年的蒙古族女性与达斡尔族男性的通婚为开端。据调查,这位达斡尔族男性是于1959年人民公社化时期从呼伦贝尔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被聘请到义和塔拉大队乳品厂的技术人员。在此后的60余年间义和塔拉镇蒙古族族际通婚更是变得愈加频繁。到目前为止,义和塔拉镇蒙古族通婚圈已经扩展到了蒙古族同汉族、满族、达斡尔族以及国外民族(如日本大和族)之间的族际婚姻。其中,蒙古族同汉族之间的族际通婚较为普遍,占比总通婚人数的94%。在调查的100户通婚家庭中蒙汉通婚家庭有94户,蒙满通婚家庭有3户,蒙古族与达斡尔族通婚家庭为2户,蒙日通婚家庭为1户。由此可见,就义和塔拉镇蒙古族而言同汉族之间的交往、交流较其他民族而言更为密切和频繁。除此之外,从蒙古族通婚群体的性别结构而言,通婚男性与通婚女性的比例约为1:3,即义和塔拉镇蒙古族女性外嫁给其他民族男性的比例远远大于蒙古族男性外娶其他民族女性。图1-5蒙古族通婚圈的性别比例图1-6蒙古族通婚圈的民族分布(二)地理范围从地理范围上来看,根据对100户蒙古族通婚家庭的田野调查发现,义和塔
本文编号:3341476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开鲁县行政区划图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0面积17.6万亩、草牧地面积40.9万亩、林地面积2.2万亩、园地面积为0.11万、农牧业生产建设用地5.3万、道路占地面积1.88万、四荒地面积15.7万亩。9生产生活方面,全镇各民族人口大体上有着一定的的相近性。全镇现属“以农业为主,养殖为辅”的经济类型区,主要农作物为玉米、红干椒,全镇共有牲畜21万4882头。三次产业结构来看,全镇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第三产业相对滞后。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提高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义和塔拉镇农牧区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推进了农村劳动力从农村向周边城镇以及向全国各大城市的转移。以蒙古族群体的情况来看,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及机械化生产方式的普及,家庭劳动力过剩、劳动时间缩短,大量的青年人选择外出打工到大城镇发展。同时,其择偶范围以自身所在地为中心围绕着向外展开。图1-1开鲁县行政区划图图1-2义和塔拉镇地图(图片来源于网络)(笔者拍摄)9资料来源于义和塔拉办事处.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6(一)民族范围义和塔拉镇蒙古族通婚圈涉及到了蒙古族同汉族、满族、达斡尔族等民族间的通婚。早期在建国之前由于当时义和塔拉镇一带路途偏远、社会封闭、人们出于对族际通婚禁忌的遵守,与他族“交错杂居、通婚融合”现象并不明显。在建国以后这一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从笔者收集的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来看,义和塔拉镇蒙古族族际通婚最早是由1962年的蒙古族女性与达斡尔族男性的通婚为开端。据调查,这位达斡尔族男性是于1959年人民公社化时期从呼伦贝尔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被聘请到义和塔拉大队乳品厂的技术人员。在此后的60余年间义和塔拉镇蒙古族族际通婚更是变得愈加频繁。到目前为止,义和塔拉镇蒙古族通婚圈已经扩展到了蒙古族同汉族、满族、达斡尔族以及国外民族(如日本大和族)之间的族际婚姻。其中,蒙古族同汉族之间的族际通婚较为普遍,占比总通婚人数的94%。在调查的100户通婚家庭中蒙汉通婚家庭有94户,蒙满通婚家庭有3户,蒙古族与达斡尔族通婚家庭为2户,蒙日通婚家庭为1户。由此可见,就义和塔拉镇蒙古族而言同汉族之间的交往、交流较其他民族而言更为密切和频繁。除此之外,从蒙古族通婚群体的性别结构而言,通婚男性与通婚女性的比例约为1:3,即义和塔拉镇蒙古族女性外嫁给其他民族男性的比例远远大于蒙古族男性外娶其他民族女性。图1-5蒙古族通婚圈的性别比例图1-6蒙古族通婚圈的民族分布(二)地理范围从地理范围上来看,根据对100户蒙古族通婚家庭的田野调查发现,义和塔
本文编号:33414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341476.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