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危机家庭成效评估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3 19:20
实践,是社会工作知识生产的重要场域,而实践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建构,社会工作者研究性的工作,发挥着直接的桥梁作用。本文通过2017年开始的支持危机家庭计划,探讨了实践研究评估社会工作干预中的"批判实在论"理论的运用。讨论主要集中在三个分面:本体地图、因果关系及研究框架。这个实践研究计划以质性研究方法进行。通过单一个案设计研究、目标为本纪录及服务用户满意程度调查,提出了脆弱循环理论,在此分析及整理出造成社会工作者介入效果的生成性机制。本文分析认为,脆弱循环是一种生活惯性,且在家庭关系发展中存在多个,无不伤害家庭。脆弱性是案主回归生存位置的生存策略。社会工作者应认真理清案主脆弱性发生的脉络、回应、身份取代机制,挖掘承载力、激发自我挑战力,以实现策略性转移,从而促进案主对社会工作者发出的邀请、挑战、重新安排的响应。由此本文强调,社会工作实务中应生产合适的直接介入理论,服务在地化的实践情境。实践工作是制造知识的绝佳场所,而社会工作者亦为重要的知识生产者。
【文章来源】:社会工作. 2020,(04)CSSCI
【文章页数】:18 页
【部分图文】:
案主与姐姐之间的脆弱循环(41/17a)
社会工作20182020年第24期图7奶奶与孙子之间的脆弱循环(13/17)这个个案中,有一点值得注意。在危机家庭工作中,社会工作者的身份容易受质疑。这处境会令家庭对话难以推行。“案主说,婆婆和社会工作者面谈后,婆婆向案主表示是找人来教训自己,然后对案主不理不睬。案主多次解释不果,然后激动地和奶奶说她其实关心奶奶的心情,以及想解决婆孙之间的相处情况。案主表示她一心想对婆婆好,当她是自己母亲,并非想找社会工作者来教训她。经此后婆婆才对她有回应。”这个个案出现两个脆弱循环:奶奶与孙子及案主与婆婆。社会工作者面对这状况,介入工作的难度很大。虽然社会工作者成功地安排家访及三方直接面谈,但当社会工作者在对话中试图以朋友身份引发作为孙子对奶奶的反应机制,却经常因奶奶的出现受到影响。“社会工作者曾邀请案主儿子一同倾谈,案主儿子无意回答社会工作者的问题,多次表示不知道,奶奶要求孙子尊重社会工作者及代替孙子回答。”这是一种“身份取代”:社会工作者的“朋友”身份被取代了。当孙子遇上奶奶的指示及教训,孙子与奶奶间的脆弱循环又遭启动。孙子一直力求自立,甚至企图代替父亲照顾家庭,但奶奶的强势只会令孙子更想离开。而且,当奶奶要求孙子尊重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变成奶奶那一方“朋友”,孙子即使没有反感,也难以及时与社会工作者维持刚建立的关系及信任。这情况下,社会工作者介入更显困难。后来,社会工作者表示案主儿子是因为刚见陌生人难以开口。这一介入重新建立了专业位置,使他自己与案主婆婆的隔离增加。经过几番尝试,案主儿子的回应机制开始启动,并表示他一直不敢在母亲面前表达对父亲的思念。直到后来,社会工作者见到他的pokemon锁匙扣。通过交流玩Pokémon经验,启动互换?
社会工作2020年第4期社会工作2020年第4期图2案主和大女儿之间的脆弱循环(11/17)这个个案显示了对话的影响力。通过双方的努力,让大家了解对方的认知,关系才会产生积极及正面的发展。在这些数据中,可以发现社会工作者建构了多种生成性机制。11.身份取代身份取代(rolereplacement)。案主致电社会工作者,告诉大女儿自锁房间内大哭,且不回应案主。案主自觉不能协助女儿,自我形象极低。社会工作者后来联络大女儿后,知道大女儿不想家里。社会工作者再回复案主,取代女儿的角色,将女儿“不敢哭、不敢表达”的困境转述,令案主直接面对女儿的境况。当刻,案主的“响应机制”启动,表示明白女儿的难受。在该对话中,社会工作者将事件定性于“案主自我生活的方法”的处理上。这一手法带动了另一机制。22.接受挑战及目标建构接受挑战及目标建构(challenge-takingmechanismandtargetingmechanism)。这个机制的重点用于向案主指出既有行为偏差及找出解决方法的尝试。首先,社会工作者令案主认识到,如果继续依赖大女儿,更会令女儿不想与自己一起生活,那么,只能直面挑战;另一方面,要案主努力发掘自强自立的可行性。由此,案主尝试找自己的朋友,参加花艺班,而只抱怨自己体力的不足。社会工作者没有迫使案主找出路,只鼓励案主多与女儿商量,看是否还有可行办法。换言之,挑战是成功的,然而目标己经大致确定却未能实现。33.脉络机制脉络机制(contextmechanism)。社会工作者在家访面对面的倾谈中,都给在场的每个人有机会提出邀请,或者是挑战(风险)。这次对话,案主表达了对大女儿在外留宿的不满,认为这是女儿不关心自己的表现。同时,她表示十分明白女儿的烦恼,所以已经力求改进,例如晚上不再叫女儿陪伴自己去洗
本文编号:3358445
【文章来源】:社会工作. 2020,(04)CSSCI
【文章页数】:18 页
【部分图文】:
案主与姐姐之间的脆弱循环(41/17a)
社会工作20182020年第24期图7奶奶与孙子之间的脆弱循环(13/17)这个个案中,有一点值得注意。在危机家庭工作中,社会工作者的身份容易受质疑。这处境会令家庭对话难以推行。“案主说,婆婆和社会工作者面谈后,婆婆向案主表示是找人来教训自己,然后对案主不理不睬。案主多次解释不果,然后激动地和奶奶说她其实关心奶奶的心情,以及想解决婆孙之间的相处情况。案主表示她一心想对婆婆好,当她是自己母亲,并非想找社会工作者来教训她。经此后婆婆才对她有回应。”这个个案出现两个脆弱循环:奶奶与孙子及案主与婆婆。社会工作者面对这状况,介入工作的难度很大。虽然社会工作者成功地安排家访及三方直接面谈,但当社会工作者在对话中试图以朋友身份引发作为孙子对奶奶的反应机制,却经常因奶奶的出现受到影响。“社会工作者曾邀请案主儿子一同倾谈,案主儿子无意回答社会工作者的问题,多次表示不知道,奶奶要求孙子尊重社会工作者及代替孙子回答。”这是一种“身份取代”:社会工作者的“朋友”身份被取代了。当孙子遇上奶奶的指示及教训,孙子与奶奶间的脆弱循环又遭启动。孙子一直力求自立,甚至企图代替父亲照顾家庭,但奶奶的强势只会令孙子更想离开。而且,当奶奶要求孙子尊重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变成奶奶那一方“朋友”,孙子即使没有反感,也难以及时与社会工作者维持刚建立的关系及信任。这情况下,社会工作者介入更显困难。后来,社会工作者表示案主儿子是因为刚见陌生人难以开口。这一介入重新建立了专业位置,使他自己与案主婆婆的隔离增加。经过几番尝试,案主儿子的回应机制开始启动,并表示他一直不敢在母亲面前表达对父亲的思念。直到后来,社会工作者见到他的pokemon锁匙扣。通过交流玩Pokémon经验,启动互换?
社会工作2020年第4期社会工作2020年第4期图2案主和大女儿之间的脆弱循环(11/17)这个个案显示了对话的影响力。通过双方的努力,让大家了解对方的认知,关系才会产生积极及正面的发展。在这些数据中,可以发现社会工作者建构了多种生成性机制。11.身份取代身份取代(rolereplacement)。案主致电社会工作者,告诉大女儿自锁房间内大哭,且不回应案主。案主自觉不能协助女儿,自我形象极低。社会工作者后来联络大女儿后,知道大女儿不想家里。社会工作者再回复案主,取代女儿的角色,将女儿“不敢哭、不敢表达”的困境转述,令案主直接面对女儿的境况。当刻,案主的“响应机制”启动,表示明白女儿的难受。在该对话中,社会工作者将事件定性于“案主自我生活的方法”的处理上。这一手法带动了另一机制。22.接受挑战及目标建构接受挑战及目标建构(challenge-takingmechanismandtargetingmechanism)。这个机制的重点用于向案主指出既有行为偏差及找出解决方法的尝试。首先,社会工作者令案主认识到,如果继续依赖大女儿,更会令女儿不想与自己一起生活,那么,只能直面挑战;另一方面,要案主努力发掘自强自立的可行性。由此,案主尝试找自己的朋友,参加花艺班,而只抱怨自己体力的不足。社会工作者没有迫使案主找出路,只鼓励案主多与女儿商量,看是否还有可行办法。换言之,挑战是成功的,然而目标己经大致确定却未能实现。33.脉络机制脉络机制(contextmechanism)。社会工作者在家访面对面的倾谈中,都给在场的每个人有机会提出邀请,或者是挑战(风险)。这次对话,案主表达了对大女儿在外留宿的不满,认为这是女儿不关心自己的表现。同时,她表示十分明白女儿的烦恼,所以已经力求改进,例如晚上不再叫女儿陪伴自己去洗
本文编号:33584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358445.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