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阶层对公平敏感性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31 22:20
近年来,社会阶层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一个人所处的社会阶层对其心理和行为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伴随而来的贫富差距增大,阶层固化问题日益严重,这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了解不同社会阶层的公平期待,以及不同社会阶层的公平敏感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启动高低主观阶层对公平期待的影响,以及启动高低主观阶层对公平敏感性的影响。目的:(1)考察启动高低主观阶层对公平期待的影响。(2)启动高低主观阶层对公平敏感性的影响。方法:(1)研究一选取60名大学生采取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探究启动高低主观阶层对公平期待的影响。(2)研究二选取123名大学生采用2(启动分组:高主观阶层,低主观阶层)×2(不公平类型:受害,受益)被试间实验设计,探究启动高低主观阶层的被试在面对不公平受益或受害后的知觉敏感性,因变量为反应时。(3)研究三选取120名大学生采用2(启动分组:高主观阶层,控制组)×2(受害者类型:自己,旁观者)被试间实验设计,探究启动高主观阶层或控制组的被试在面对自己或旁观者受损的知觉敏感性,因变量为反应时。(4)研究四选取64名大学生采取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二实验流程图
图 4-2 启动高低主观阶层在受害或受益条件下的平均 RTs4.6 讨论研究表明在不公平受害情况下,启动高主观阶层大学生对感知结果公平快。主观阶层没有对不公平受益的情况产生影响,说明高主观阶层个体在意的自己的利益是否受损,对于不公平受益认为是理所当然,因而反应更不敏感阶层的人更强烈地期望得到公平的结果,他们会更快地察觉到不公平的情况为,这些情况违反了他们的预期。不公平受害情况下,启动低主观阶层个体知速度更慢,这可能与低主观阶层长期资源相对短缺,习惯了不公平的待遇(张玲, 2017),进而在面对不公平分配时,反应速度相对较慢。研究二,结论是启动高主观阶层大学生在受害情况下更加敏感。但是,主阶层高低对自己受损和他人受损知觉速度是否相同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图 5-1 研究三实验流程图.3.4 数据分析与处理通过 Eprime 软件记录被试的反应正确率和反应时,以被试在相应条反应时为指标,在 Excel 中进行初步数据处理,之后通过软件 spss21.0行统计分析。.4 研究结果与分析.启动主观阶层与控制组操纵检验表 5-1 启动高主观阶层及控制组对被试主观阶层的影响启动分组 M SD t p高主观阶层 5.63 1.04 -2.738 .00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4~6岁儿童在分配情境下的公平敏感性研究[J]. 贾艳红,施建农,张真. 中国全科医学. 2017(22)
[2]大学生公正敏感性现状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 王著名,吕勇,张婕.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09)
[3]公平感影响因素分析[J]. 阳杨,高尚.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4]社会阶层心理学视角下的公平研究[J]. 郭永玉,杨沈龙,李静,胡小勇. 心理科学进展. 2015(08)
[5]公平敏感性和群体分类对助人行为的影响[J]. 俞睿玮,刘文,张中敏.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6]大学生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与自尊:主观社会地位的中介作用[J]. 陈艳红,程刚,关雨生,张大均.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06)
[7]社会不公平感与情绪状况[J]. 熊青.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05)
[8]我国社会公平感影响因素的探析[J]. 陶梦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02)
[9]观察者公正敏感性对不公正信息加工的影响[J]. 陈勃,杨瑞娟,邓稳根. 心理学探新. 2013(06)
[10]低社会阶层者是否更相信系统公正[J]. 杨沈龙,郭永玉,李静. 心理科学进展. 2013(12)
硕士论文
[1]分配情境、公平敏感性和关系亲疏对公平感的影响[D]. 秦晔.上海师范大学 2018
[2]高中生公平敏感性与家庭教养方式、公平行为间的关系[D]. 王文丽.天津师范大学 2017
[3]受害者公正敏感性对人际信任信息加工的影响[D]. 刘拽花.宁波大学 2017
[4]社会阶层对社会公平感的影响[D]. 吴玲玲.南京师范大学 2017
[5]高校学生公平敏感性与父母教养方式及人格的相关研究[D]. 刘强.天津师范大学 2015
[6]主观阶层对大学生社会公平感的作用及其心理机制[D]. 胡月.华中师范大学 2015
[7]不同社会阶层系统公正感的差异及其机制[D]. 杨沈龙.华中师范大学 2014
[8]不同社会阶层分配公平感的研究—公正敏感性的作用[D]. 肖航.华中师范大学 2014
[9]高中生公平敏感性、人性观与公平行为的关系及培养研究[D]. 张丽彩.天津师范大学 2013
[10]大学生社会公平感的结构与测量[D]. 蒋庆刚.江西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75724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二实验流程图
图 4-2 启动高低主观阶层在受害或受益条件下的平均 RTs4.6 讨论研究表明在不公平受害情况下,启动高主观阶层大学生对感知结果公平快。主观阶层没有对不公平受益的情况产生影响,说明高主观阶层个体在意的自己的利益是否受损,对于不公平受益认为是理所当然,因而反应更不敏感阶层的人更强烈地期望得到公平的结果,他们会更快地察觉到不公平的情况为,这些情况违反了他们的预期。不公平受害情况下,启动低主观阶层个体知速度更慢,这可能与低主观阶层长期资源相对短缺,习惯了不公平的待遇(张玲, 2017),进而在面对不公平分配时,反应速度相对较慢。研究二,结论是启动高主观阶层大学生在受害情况下更加敏感。但是,主阶层高低对自己受损和他人受损知觉速度是否相同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图 5-1 研究三实验流程图.3.4 数据分析与处理通过 Eprime 软件记录被试的反应正确率和反应时,以被试在相应条反应时为指标,在 Excel 中进行初步数据处理,之后通过软件 spss21.0行统计分析。.4 研究结果与分析.启动主观阶层与控制组操纵检验表 5-1 启动高主观阶层及控制组对被试主观阶层的影响启动分组 M SD t p高主观阶层 5.63 1.04 -2.738 .00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4~6岁儿童在分配情境下的公平敏感性研究[J]. 贾艳红,施建农,张真. 中国全科医学. 2017(22)
[2]大学生公正敏感性现状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 王著名,吕勇,张婕.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09)
[3]公平感影响因素分析[J]. 阳杨,高尚.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4]社会阶层心理学视角下的公平研究[J]. 郭永玉,杨沈龙,李静,胡小勇. 心理科学进展. 2015(08)
[5]公平敏感性和群体分类对助人行为的影响[J]. 俞睿玮,刘文,张中敏.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6]大学生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与自尊:主观社会地位的中介作用[J]. 陈艳红,程刚,关雨生,张大均.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06)
[7]社会不公平感与情绪状况[J]. 熊青.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05)
[8]我国社会公平感影响因素的探析[J]. 陶梦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02)
[9]观察者公正敏感性对不公正信息加工的影响[J]. 陈勃,杨瑞娟,邓稳根. 心理学探新. 2013(06)
[10]低社会阶层者是否更相信系统公正[J]. 杨沈龙,郭永玉,李静. 心理科学进展. 2013(12)
硕士论文
[1]分配情境、公平敏感性和关系亲疏对公平感的影响[D]. 秦晔.上海师范大学 2018
[2]高中生公平敏感性与家庭教养方式、公平行为间的关系[D]. 王文丽.天津师范大学 2017
[3]受害者公正敏感性对人际信任信息加工的影响[D]. 刘拽花.宁波大学 2017
[4]社会阶层对社会公平感的影响[D]. 吴玲玲.南京师范大学 2017
[5]高校学生公平敏感性与父母教养方式及人格的相关研究[D]. 刘强.天津师范大学 2015
[6]主观阶层对大学生社会公平感的作用及其心理机制[D]. 胡月.华中师范大学 2015
[7]不同社会阶层系统公正感的差异及其机制[D]. 杨沈龙.华中师范大学 2014
[8]不同社会阶层分配公平感的研究—公正敏感性的作用[D]. 肖航.华中师范大学 2014
[9]高中生公平敏感性、人性观与公平行为的关系及培养研究[D]. 张丽彩.天津师范大学 2013
[10]大学生社会公平感的结构与测量[D]. 蒋庆刚.江西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75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375724.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