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流动人口社会融入与生活满意度期望——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02 23:54
近年来有关流动人口社会融入和生活满意度的研究成为我国学者广泛关注的研究主题,较高的社会融入水平已成为流动人口获得生活满意度的根本。基于珠三角流动人口问卷调研数据建立两个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社会融入各维度及其影响因素的路径效应,进一步分析社会融入如何影响流动人口实现"生活满意度期望",即感受到本地生活满意度高于老家的路径机制。结果显示:珠三角地区社会融入可分为经济融入和非经济融入两部分,但经济融入的基础作用不凸显;个体、家庭与制度等因素对社会融入各维度存在较大影响差异;社会融入影响"生活满意度期望"可归纳为"经济融入-生活满意度期望"的直接影响路径和"非经济融入-生活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期望"的间接影响路径;提高流动人口市民化和社会融入水平,不仅要关注流动人口的经济收入问题,还应注重流动人口与本地人邻里关系建设,以形成良性的城市更新与和谐的社区环境。
【文章来源】:世界地理研究. 2020,2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模型Ⅱ最终模型
2017年5月-10月,本课题组在珠三角6市(广州、深圳、珠海、中山、东莞、佛山)进行了“流动人口”配额问卷调查,按照城市人口规模、人口净流入数量等分配各个城市问卷调研数量。问卷设计包括流动人口户籍、就业、家庭情况、城市居住、家庭财产、休闲等多个方面,共发放问卷2450份,有效问卷2416份,有效率达98.61%。鉴于社会融入研究涉及到流动人口的经济基础与家庭情况,在2416份有效问卷中,提取“已婚且有工作收入”的流动人口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515个样本(图1),被访者包含了不同社会经济属性类型,样本整体具有较好的代表性。1.2 结构方程模型
结果表明看(图2、表3),“Y1→Y2、Y3、Y4”的路径系数在0.001水平上并不显著,当平均月收入越高时,与本地人交往程度、方言程度以及定居意愿并没有提高;“Y2→Y3、Y4”,“Y3→Y4”之间路径作用较强(通过显著性检验),社会适应、文化习得与心理认同也存在着递进影响,与本地人交往程度每增加1个单位,方言掌握和本地定居各增加0.400和0.216个单位。方言程度每增加1个单位,本地定居将增加0.180个单位。文献研究认为经济融入是基础,并逐渐升级成高等的心理融入,这与实证结论不符,这表明珠三角地区流动人口社会融入出现严重的断层现象,社会融入被分割成经济融入与非经济融入(文化、社交、定居)两大独立部分,即流动人口在经济充裕后并未进一步拓展社会网络、文化交流与互动,反之,与本地人交往密切、融入程度较高的群体大多数上并不是收入水平较高的群体。这与珠三角流动人口的群体特征有关,珠三角接纳了各省大量流动人口,这些流动人口多居住在城中村等地,收入较低,但与本地人交流较为密切,多为房东与租客之间的关系,而高收入群体社交圈内人士多数为来自各地的精英人才,与本地人的交往机会较少。2.4 影响因素对社会融入各维度的路径差异
本文编号:3379977
【文章来源】:世界地理研究. 2020,2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模型Ⅱ最终模型
2017年5月-10月,本课题组在珠三角6市(广州、深圳、珠海、中山、东莞、佛山)进行了“流动人口”配额问卷调查,按照城市人口规模、人口净流入数量等分配各个城市问卷调研数量。问卷设计包括流动人口户籍、就业、家庭情况、城市居住、家庭财产、休闲等多个方面,共发放问卷2450份,有效问卷2416份,有效率达98.61%。鉴于社会融入研究涉及到流动人口的经济基础与家庭情况,在2416份有效问卷中,提取“已婚且有工作收入”的流动人口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515个样本(图1),被访者包含了不同社会经济属性类型,样本整体具有较好的代表性。1.2 结构方程模型
结果表明看(图2、表3),“Y1→Y2、Y3、Y4”的路径系数在0.001水平上并不显著,当平均月收入越高时,与本地人交往程度、方言程度以及定居意愿并没有提高;“Y2→Y3、Y4”,“Y3→Y4”之间路径作用较强(通过显著性检验),社会适应、文化习得与心理认同也存在着递进影响,与本地人交往程度每增加1个单位,方言掌握和本地定居各增加0.400和0.216个单位。方言程度每增加1个单位,本地定居将增加0.180个单位。文献研究认为经济融入是基础,并逐渐升级成高等的心理融入,这与实证结论不符,这表明珠三角地区流动人口社会融入出现严重的断层现象,社会融入被分割成经济融入与非经济融入(文化、社交、定居)两大独立部分,即流动人口在经济充裕后并未进一步拓展社会网络、文化交流与互动,反之,与本地人交往密切、融入程度较高的群体大多数上并不是收入水平较高的群体。这与珠三角流动人口的群体特征有关,珠三角接纳了各省大量流动人口,这些流动人口多居住在城中村等地,收入较低,但与本地人交流较为密切,多为房东与租客之间的关系,而高收入群体社交圈内人士多数为来自各地的精英人才,与本地人的交往机会较少。2.4 影响因素对社会融入各维度的路径差异
本文编号:33799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379977.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