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存废与近代江南乡村社会流动
发布时间:2021-09-18 17:08
科举制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制度安排之一,其创设被视为推动社会流动、扩大统治基础、维系社会稳定的关键举措。因此,通常认为,科举制的废除阻断了乡村社会流动,伴随着精英阶层的城镇化,乡村文教衰败、经济衰退、社会权力异化,这是酿成20世纪前中期中国普遍乡村危机的主要原因。但在江南,由于经济文化水平与举额的失衡,肇始于明代中期士绅地主的城镇化并带动经济、文化的空间转移,以及日益扩大的城乡生活差距等因素的影响,清中期后以科举实现社会流动的士子几乎全部源自城镇。废科举解除了强加在江南的制度束缚,加之历史上和转型时期独特的区域优势,特别是工业文明的勃兴,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乡村社会流动。江南也为废科举之于乡村社会影响的一般表述提供了另类叙事空间。
【文章来源】:近代史研究.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9 页
【文章目录】:
一、 有名无实:科举制与清中期后江南乡村社会流动
二、 资本、文化与生活:社会环境的空间差异与乡村社会流动停滞
三、 制度束缚破除与区域优势彰显:乡村社会流动的推进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政权建设”与中国近代乡村史研究省思[J]. 李发根. 近代史研究. 2019(01)
[2]清嘉庆以后科举与社会流动中的城乡差别——以1802—1903年进士《同年录》所载进士居地为中心的分析[J]. 王志明. 安徽史学. 2017(04)
[3]近代淮北地主的势力与影响——以徐淮海圩寨为中心的考察[J]. 马俊亚. 历史研究. 2010(01)
[4]清代苏州宗族义田的发展[J]. 范金民. 中国史研究. 1995(03)
博士论文
[1]江南士绅与江南社会:1368—1911[D]. 徐茂明.苏州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400518
【文章来源】:近代史研究.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9 页
【文章目录】:
一、 有名无实:科举制与清中期后江南乡村社会流动
二、 资本、文化与生活:社会环境的空间差异与乡村社会流动停滞
三、 制度束缚破除与区域优势彰显:乡村社会流动的推进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政权建设”与中国近代乡村史研究省思[J]. 李发根. 近代史研究. 2019(01)
[2]清嘉庆以后科举与社会流动中的城乡差别——以1802—1903年进士《同年录》所载进士居地为中心的分析[J]. 王志明. 安徽史学. 2017(04)
[3]近代淮北地主的势力与影响——以徐淮海圩寨为中心的考察[J]. 马俊亚. 历史研究. 2010(01)
[4]清代苏州宗族义田的发展[J]. 范金民. 中国史研究. 1995(03)
博士论文
[1]江南士绅与江南社会:1368—1911[D]. 徐茂明.苏州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4005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400518.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