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边界与秩序冲突:失地老人的“城市菜农”行为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05 04:00
与学界从外在角度关注失地老人的研究路径不同,文章着力于内在角度,以失地老人的"城市菜农"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关注他们日常的生产生活行为,进而探寻其市民化逻辑。通过建构身份边界与秩序冲突分析框架,提出"城市菜农"是失地老人身份转变中的一种行为,其行为会与秩序产生冲突。但社会实践互构性使得这种冲突不会持续,身份与秩序会在某种程度上达成妥协,直到转变后身份与秩序重新共生共处。失地初期,失地老人属于原生身份,其身份意识和行为会"自然而然"延续种菜惯习,并与城市空间秩序发生"自然"碰撞。市民身份转变期,失地老人会利用"弱者武器"倒逼秩序"妥协"来获取他们"城市菜农"行为的违规空间。城市化后期,失地老人的"城市菜农"行为违规空间逐日式微,会逐步迈向市民化和谐阶段,而这需要以失地老人的身份再生与秩序重构为基础。
【文章来源】:理论月刊. 2020,(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失地老人身份与秩序图谱
我们认为,以社会质量涉及的社会经济保障(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社会整合(整合文化社会规范)、社会融入(提供社会准入)、社会增能(提高自我能力)四个维度为进路,可以有效促进失地老人的经济参与,为新市民身份下的经济参与行动提供合理稳定的秩序空间,达到身份与秩序的和谐。首先,要提供失地老人经济参与的物质保障,包括社会养老保障、基本医疗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等。“老有所养”是我国养老政策的首要目标,也是城镇化推进的最基本前提。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物质生活需求后,失地老人才能把经济参与的理念提高,将劳动的“生存必须”化为“一种选择”;也只有在这样的一个理解层面上,经济参与才能真正发挥它对个体、对社会的贡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资源、支持与适应: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多样本的扎根理论分析[J]. 杨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2]乡土社会变局与乡村文化再生产[J]. 李佳. 中国农村观察. 2012(04)
[3]从土地功能变迁看目前我国的土地问题[J]. 孙少波,王华. 统计与管理. 2011(02)
[4]角色转型背景下失地农民的社会心理探析[J]. 沈关宝,李耀锋. 探索与争鸣. 2010(09)
[5]自组织集体行动的个人动机、意义建构与整合机制——以草根志愿组织为例[J]. 聂磊. 兰州学刊. 2010(07)
[6]非常规行动与社会变迁:一个社会学的新概念与新论题[J]. 张兆曙. 社会学研究. 2008(03)
[7]集体行动的情感逻辑[J]. 郭景萍. 河北学刊. 2006(02)
本文编号:3418957
【文章来源】:理论月刊. 2020,(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失地老人身份与秩序图谱
我们认为,以社会质量涉及的社会经济保障(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社会整合(整合文化社会规范)、社会融入(提供社会准入)、社会增能(提高自我能力)四个维度为进路,可以有效促进失地老人的经济参与,为新市民身份下的经济参与行动提供合理稳定的秩序空间,达到身份与秩序的和谐。首先,要提供失地老人经济参与的物质保障,包括社会养老保障、基本医疗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等。“老有所养”是我国养老政策的首要目标,也是城镇化推进的最基本前提。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物质生活需求后,失地老人才能把经济参与的理念提高,将劳动的“生存必须”化为“一种选择”;也只有在这样的一个理解层面上,经济参与才能真正发挥它对个体、对社会的贡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资源、支持与适应: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多样本的扎根理论分析[J]. 杨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2]乡土社会变局与乡村文化再生产[J]. 李佳. 中国农村观察. 2012(04)
[3]从土地功能变迁看目前我国的土地问题[J]. 孙少波,王华. 统计与管理. 2011(02)
[4]角色转型背景下失地农民的社会心理探析[J]. 沈关宝,李耀锋. 探索与争鸣. 2010(09)
[5]自组织集体行动的个人动机、意义建构与整合机制——以草根志愿组织为例[J]. 聂磊. 兰州学刊. 2010(07)
[6]非常规行动与社会变迁:一个社会学的新概念与新论题[J]. 张兆曙. 社会学研究. 2008(03)
[7]集体行动的情感逻辑[J]. 郭景萍. 河北学刊. 2006(02)
本文编号:34189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418957.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