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失独失婚女性社会性别意识重建的社工介入研究 ——以社会性别视角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1-10-16 20:24
  对失独群体的个人问题的关注与探讨,有助于理解相关的社会问题如孤独死、失独家庭上访、社区治理与营造等并提出参考性建议。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深刻的失独失婚女性,具有特殊性。一方面她们不仅要面对一般老年女性的贫困问题,另一方面还要面对生命中重要他人——丈夫、子女的失去或分离。失独,指失去独生子女,而失婚,即失去婚姻。失独失婚女性的社会性别意识,对自身的身份认同、社会价值以及生命意义的确立等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失独女性社会性别意识的研究具有必要性。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考察服务对象的社会性别实践,重塑其社会性别意识。研究的关注点是,基于传统与现代社会结构冲突的社会背景下发现失独失婚女性社会性别意识的运作机制,以及松动服务对象已有的传统角色规范以协助服务对象重建具有现代化的社会性别意识。本次研究通过多次走访调研活动,筛选出延吉市某社区的一名失独失婚女性作为研究对象,社会性别意识测量结果显示服务对象的社会性别意识具有传统倾向。这种传统化的社会性别意识对服务对象自我认知、生活、工作产生现实性影响。研究者以社会性别视角作为本次社会工作介入的理论支撑,并以服务对象的现实处境为依据,做出适当的介入,试图松动已固化...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失独失婚女性社会性别意识重建的社工介入研究 ——以社会性别视角为中心


社会性别意识重建的理论框架

家庭结构


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王女士,初中学历,54岁,汉族,失独,失婚。2016年以前,王女士与朋友合资经营一家四星级酒店,工作能力出色。于2016年1月1日挚爱的儿子逝世后,王女士的心理及情绪状态极不稳定,几度自杀未遂。在儿子逝世之后,王女士与前夫因是否收养一个孩子的问题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王女士坚持自己不能生育,也不想领养孩子(该女士因病切除子宫,无法生育),而丈夫坚持抚养一个孩子以弥补儿子逝世的悲痛,但两人无法统一意见,两个月后离婚。离婚后,经过长达一年多时间的心理辅导,王女士才逐渐放弃自杀的念头,开始一个人独自生活,并在2018年7月份找到志愿服务的工作。王女士平均两个月一次回家探望76岁的母亲,但停留时间很短(最多为一天)。与她的两位妹妹联系较少,最近的一次联系是王女士的母亲告知妹妹的丈夫生病住院了,王女士得知消息后打电话问候了妹妹和妹夫。现在,王女士在某志愿者协会做志愿服务工作,为失独群体中的女性服务。王女士认为:“做公益活动是我儿子的心愿,所以一直以来是儿子在指点我完成这些事,我能活着到今天也是儿子的庇佑。”提及王女士的前夫,王女士认为不能生孩子是自己的缺点,失去婚姻是自己的命。离婚后一年,王女士的前夫组建了新的家庭并且有了自己的小孩。她很怀念丈夫和儿子都在的日子,希望能有一个像样的家。目前,王女士有一位追求者,但在她看来,这位男士无论从经济条件还是精神上都无法达到自己心目中“家”的要求。王女士说:“他不爱学习,不想进步,我做的事他没法理解。”。因构成服务对象内心的困扰和冲突的直接原因是家庭结构的变动,因此研究者将服务对象家庭结构演变作出图示。经济状况:因王女士之前独立经营一家酒店,有部分积蓄。儿子因医疗事故出事后,与医院打了两年官司,花费了大量的钱与精力,但未获得任何补偿。目前,志愿服务工作的工资是每月3000元左右且王女士有房产,基本的生活水平可以得到保障。

逻辑图,个案,逻辑


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框架,将本次个案服务的逻辑划分为以下四个层面,如图一所示。本次个案介入共开展八次服务,后续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开展跟踪服务以巩固和监测服务效果。本次研究个案服务目的是帮助服务对象从痛苦期顺利向重塑期阶段过渡,实现对研究对象现代化社会性别意识的塑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妇女地位:概念、测量与理论——全领域与家庭领域的观察[J]. 宋健,张晓倩.  妇女研究论丛. 2019(04)
[2]依恋模式对失独人群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J]. 周娜,孙卓尔,尚志蕾,刘伟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8(12)
[3]影视广告分析和社会性别意识[J]. 严广圣.  传播力研究. 2018(34)
[4]基于社会支持理论的老年教育研究[J]. 韩雯,宋亦芳.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8(28)
[5]失独家庭父母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 朱晨曦,常明,周影,荣超,樊宏,何达,郑文,孙笛枫.  中国全科医学. 2018(16)
[6]老年失独妇女自我认知失调及社会关系重建研究[J]. 方曙光.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8(03)
[7]性别意识视角下的中国女性政治参与意识研究——基于CGSS2010数据中湖南样本的经验发现[J]. 潘泽泉,谢琰.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8]失独家庭成员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J]. 沈玮玮,许才明,荣超,李殿江,孙锦欢,孙笛枫.  预防医学. 2018(05)
[9]自我概念对失独者延长哀伤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张宇迪,贾晓明.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2)
[10]论失独群体的利益诉求与政府回应间的鸿沟及其弥合[J]. 胡倩,徐晓军.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博士论文
[1]女性主义的后现代转向与新型女性文化的建构[D]. 乔蕤琳.黑龙江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社会性别视角下流动妇女社会工作的干预研究[D]. 黄光儒.华南理工大学 2019
[2]失独家庭生命意义重构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D]. 白静.江西财经大学 2018
[3]中国家庭子女养育观的研究[D]. 张秋静.山东大学 2018
[4]农民工社会性别意识与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 郭玮奇.山西师范大学 2017
[5]后现代女性主义主体性问题研究[D]. 杜浦凡.黑龙江大学 2017
[6]个案工作介入女性失独老人社交回避的研究[D]. 徐行.南京农业大学 2016
[7]失独失婚妇女困境的个案研究[D]. 党丽娟.贵州大学 2015
[8]基于增能视角的失独家庭社区工作介入研究[D]. 王雨婷.辽宁大学 2014
[9]残疾儿童家长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 邱丽.山东大学 2011
[10]我国农民养老保障权研究[D]. 曾郁.中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404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4404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4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