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5 09:07

  本文关键词: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齐美尔作为德国三大社会学奠基人之一,其作用与同时期的韦伯、滕尼斯同样重要,但是在同时代人眼中,齐美尔就是一个“不易归类的使人不安而又令人着迷的形象”。加上齐美尔本身的人格特质,个人经历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致使其始终是学术局外人。当然,他的思想在社会学界的传承也充满着波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而西方社会学界对齐美尔思想的吸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局限于某些特定的方面,忽视了齐美尔丰富多彩的其他学术遗产。但我们不能小觑他在社会学界的贡献和影响。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齐美尔越来越有兴趣,如今无论是在哲学、美学、宗教、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领域,还是在文化研究、都市研究、时尚研究、现代性研究等理论场域都很容易发现齐美尔的身影。无论是他的哲学思想、美学思想,还是社会学思想,都得到了国内学者不同程度、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研究和分析。然而由于齐美尔本身没有自己的思想体系,涉猎范围广泛,可以称得上是学术界的“才子”,所以后人对他的思想进行研究时也大多是从自己认为的角度进行梳理,都是把他的思想拆解开来,利用某一部分以支撑自己的观点,所以很少作出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同时,更乏于梳理出齐美尔思想的内在联系,而且在国内对齐美尔思想的研究领域,从哲学和美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要远远超过从社会学视域的研究。本文认为齐美尔看似散乱的社会学思想存在某种内在的逻辑一致性,他的研究方法思想对当今的社会研究仍有很强的启发价值。本文则通过对齐美尔的著作和文章进行解读,试图对其思想进行系统的梳理,整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本文主要运用规范研究法,对齐美尔的社会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归类、深入的探究以及现实性反思:第一部分,在引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的起源、意义、思路和方法,对国内外研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综述。第二部分,在齐美尔的学术生涯部分,介绍了齐美尔的主要人生经历,从而总结出齐美尔的思想来源。第三部分,综述了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思想,主要从互动形式和互动几何学的角度来分析和解读。第四部分,归纳了齐美尔的文化社会学思想,这部分主要包括资本主义文化和现代性文化思想。第五部分,论述了齐美尔的社会冲突理论,交代了社会冲突的存在必要性、存在形式和功能作用。第六部分,结论部分,根据对齐美尔主要思想较全面的研究和梳理,总结了齐美尔社会学思想的特点,同时对社会学界对齐美尔的研究进行了简单的评价,然后总结出齐美尔对社会学界和后来学者的贡献和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齐美尔形式社会学思想的文本分析和解读,阐释齐美尔的社会化形式思想和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理念,然后归纳总结出这些思想的内在逻辑性,以及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再通过对社会学界有关齐美尔思想研究的方向、深度和层次的整理归纳,最后总结出齐美尔思想的特点以及在社会学界和对后人的影响。
【关键词】:齐美尔 形式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社会冲突论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1-0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1 引言9-18
  • 1.1 研究的起源和意义9-11
  • 1.1.1 研究的起源9-10
  • 1.1.2 研究的意义10-11
  • 1.2 文献综述11-16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1-14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4-16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6-18
  • 1.3.1 研究思路16-17
  • 1.3.2 研究方法17-18
  • 2 齐美尔的学术生涯及社会学思想渊源18-23
  • 2.1 齐美尔的学术生涯18-20
  • 2.1.1 少年经历18
  • 2.1.2 柏林任教18-19
  • 2.1.3 晚年成就19-20
  • 2.2 思想渊源20-23
  • 2.2.1 早期受实证主义思想和进化理论的影响20-21
  • 2.2.2 中期从康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的启发21-22
  • 2.2.3 晚期对尼采、叔本华和柏格森的思想借鉴22-23
  • 3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思想内容23-31
  • 3.1 社会互动的形式23-28
  • 3.1.1 社会研究的对象23-24
  • 3.1.2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24-26
  • 3.1.3 从微观到宏观26-27
  • 3.1.4 时尚27-28
  • 3.2 社会互动的几何学28-31
  • 3.2.1 不同群体的互动形式28-29
  • 3.2.2 社会互动的距离29-31
  • 4 齐美尔的文化社会学思想内容31-38
  • 4.1 资本主义文化31-34
  • 4.1.1 文化的客观性与人的个性31-33
  • 4.1.2 货币经济带来的文化冲突33-34
  • 4.2 现代性文化34-38
  • 4.2.1 生活碎片35-36
  • 4.2.2 文化救赎36-38
  • 5 齐美尔的社会冲突思想38-43
  • 5.1 社会冲突的存在38-39
  • 5.1.1 社会冲突存在的必然性38-39
  • 5.1.2 社会冲突存在的普遍性39
  • 5.2 社会冲突的形式39-40
  • 5.2.1 作为手段的冲突39-40
  • 5.2.2 作为目的的冲突40
  • 5.3 社会冲突的功能和作用40-43
  • 5.3.1 有助于建立和维持社会群体边界线40-41
  • 5.3.2 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41
  • 5.3.3 有助于提高社会整合度41-43
  • 6 结论43-49
  • 6.1 齐美尔社会学思想的特点43-45
  • 6.1.1 齐美尔社会学思想的非系统性43-44
  • 6.1.2 齐美尔社会学思想的内在联系性44
  • 6.1.3 齐美尔社会学思想的个人独特性44
  • 6.1.4 齐美尔社会学思想研究方法的创新性44-45
  • 6.1.5 齐美尔社会学思想表述风格的自由开放性45
  • 6.2 齐美尔社会学思想研究的述评45-47
  • 6.2.1 齐美尔社会学思想研究的特点45-46
  • 6.2.2 齐美尔社会学思想研究存在的问题46-47
  • 6.3 齐美尔在社会学界的贡献和影响47-49
  • 参考文献49-52
  • 后记52-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星球;;齐美尔:忧郁的栖居者[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孙沛东;;论齐美尔的时尚观[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杨向荣;黄晓辉;;风格与距离——齐美尔艺术思想解读[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M.费瑟斯顿 ,何义;格奥尔格·齐美尔专辑评介[J];国外社会科学;1992年02期

5 黄晓珊;;生命与形式的对抗——齐美尔理论视野中的教育危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10期

6 张亮;走出思想史阴影的齐美尔——兼评《格奥尔格·齐美尔:现代性的诊断》[J];学海;2002年05期

7 周建国;人际交往、社会冲突、理性与社会发展——齐美尔社会发展理论述评[J];社会;2003年04期

8 张亮;走出思想史阴影的齐美尔——兼评《格奥尔格·齐美尔:现代性的诊断》[J];社会;2003年04期

9 王小章;齐美尔的现代性:现代文化形态下的心性体验[J];浙江学刊;2005年04期

10 姚德薇;;试论齐美尔社会学的研究对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星亮;;略论社会-文化冲突的几个问题[A];庆贺黄淑娉教授从教50周年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思达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社会学系;齐美尔与社会几何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本版编辑邋王跃生 景德祥 苏小和 李华芳;1950、1960、1970、1980年代生人:对德国文化了解有多少?[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3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 何雪松;社会转型期的责任焦虑[N];文汇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袁敦卫;社交形式的变迁[D];中山大学;2009年

2 张小山;齐美尔社会研究方法的后现代主义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莉莉;齐美尔生命美学理论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2 许红颖;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思想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3 张斌璐;感觉的碎片——齐美尔美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艾;解读齐美尔的现代性社会理论[D];安徽大学;2010年

5 于明晖;现代性视域中的齐美尔文化美学[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园波;齐美尔与青年卢卡奇异化思想关联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7 齐静;齐美尔的“距离”美学思想[D];辽宁大学;2014年

8 刘萍;论齐美尔的时尚观[D];黑龙江大学;2012年

9 徐潇;齐美尔货币哲学的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10 张阅;齐美尔城市社会学思想述评及其现代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60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460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8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