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子——以陕西宁强县为例
发布时间:2021-12-02 20:52
聚落演变是研究人地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聚落演变的规律性对于优化聚落空间结构,促进人地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秦巴山区宁强县为研究对象,基于Google Earth高分辨率影像提取了2010年和2019年宁强县乡村聚落斑块数据,综合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宁强县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动态研究,并引入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进一步探寻了宁强县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及演变的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从乡村聚落规模来看,与2010年相比,2019年宁强县乡村聚落数量减少而规模增加,小型聚落逐渐向大、中型聚落发展;聚落规模空间集聚性显著,大规模聚落分布在河谷平坝并向外扩展,小规模聚落散布在外围的山地丘陵区,分布重心由西部向东部和南部转移;(2)从空间分布来看,乡村聚落高密度区向镇区缩减,原本以街道办和各镇为中心的多核带状分布逐渐破碎化。聚落空间分布的低地缓坡指向性和交通、河流指向性随时间发展进一步加强;(3)复杂的地形条件、河流、地质环境和耕地资源等自然环境因素塑造了宁强县乡村聚落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基本格局,并在聚落演变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策制度因素以及交通条件...
【文章来源】:山地学报. 2020,38(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宁强县区位图
利用“热点”探测工具进一步分析聚落规模的局部分异特征(图2),结果如下:首先,宁强县聚落规模的局部集聚特征显著,聚落规模“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嘉汉谷地和玉带河谷地,且范围向四周扩展,部分地区聚落规模优势丧失;“冷点”区始终围绕“热点”区在外侧分布,但空间分布位置发生了明显变化。其次,2010年“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县城街道办、阳平关镇、燕子砭镇和大安镇等嘉汉谷地、玉带河谷地以及青木川镇附近。随着人口、经济要素的增加以及108国道和西汉高速的辐射带动作用,以阳平关镇、燕子砭镇、胡家坝镇等镇区为中心的“热点”区范围向外围扩展,聚落规模发展迅速,平均斑块面积从2010年的0.64 hm2增长至2019年的1.02 hm2。大安镇受地形限制,聚落分布在大安河两岸和山间沟谷地带,聚落规模发展较缓,9年间平均斑块面积仅由0.52 hm2增长至0.68 hm2,由原来的“热点”区转变为随机分布区,聚落规模优势丧失。再次,“冷点”区分布在“热点”区外围的山地丘陵区,2019年与2010年相比,宁强县西北部和阳平关镇南部的 “冷点”区消失,聚落平均斑块面积由0.17 hm2增长至0.65 hm2,由小规模集聚向随机分布发展;五丁关东部和巴山北坡一带出现大范围的小规模聚落集聚,成为新的“冷点”区,这是由于该区受地形限制,聚落主要分布于山间沟谷间并沿交通线向外扩展,聚落演变以小规模斑块增长为主,9年间聚落斑块数量从1220个增加至1371个,平均斑块面积从0.28 hm2增长至0.33 hm2。图3 2010年和2019年宁强县乡村聚落核密度分布图
2010年和2019年宁强县乡村聚落核密度分布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山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研究进展与展望[J]. 冯应斌,龙花楼. 地理科学进展. 2020(05)
[2]新疆绿洲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林金萍,雷军,吴世新,杨振,李建刚. 地理研究. 2020(05)
[3]青藏高原高寒牧区聚落时空演化及驱动机制——以藏北那曲县为例[J]. 张海朋,樊杰,何仁伟,刘汉初. 地理科学. 2019(10)
[4]中国南北过渡带研究的十大科学问题[J]. 张百平. 地理科学进展. 2019(03)
[5]关中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变化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刘超,许月卿,王惠,黄安,卢龙辉,孙丕苓,郑伟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6]豫东平原聚落景观格局变化[J]. 杨慧敏,娄帆,李小建,白燕飞. 生态学报. 2017(16)
[7]盐池北部风沙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变分析[J]. 王曼曼,吴秀芹,吴斌,张宇清,董贵华. 农业工程学报. 2016(08)
[8]江南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化及重构——以赣南地区为例[J]. 陈永林,谢炳庚. 地理研究. 2016(01)
[9]三峡库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变及驱动机制——以重庆万州区为例[J]. 闵婕,杨庆媛. 山地学报. 2016(01)
[10]江南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地域分异特征及类型划分——以长沙市为例[J]. 谭雪兰,刘卓,贺艳华,谭洁,张炎思,周国华. 地理研究. 2015(11)
本文编号:3529187
【文章来源】:山地学报. 2020,38(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宁强县区位图
利用“热点”探测工具进一步分析聚落规模的局部分异特征(图2),结果如下:首先,宁强县聚落规模的局部集聚特征显著,聚落规模“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嘉汉谷地和玉带河谷地,且范围向四周扩展,部分地区聚落规模优势丧失;“冷点”区始终围绕“热点”区在外侧分布,但空间分布位置发生了明显变化。其次,2010年“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县城街道办、阳平关镇、燕子砭镇和大安镇等嘉汉谷地、玉带河谷地以及青木川镇附近。随着人口、经济要素的增加以及108国道和西汉高速的辐射带动作用,以阳平关镇、燕子砭镇、胡家坝镇等镇区为中心的“热点”区范围向外围扩展,聚落规模发展迅速,平均斑块面积从2010年的0.64 hm2增长至2019年的1.02 hm2。大安镇受地形限制,聚落分布在大安河两岸和山间沟谷地带,聚落规模发展较缓,9年间平均斑块面积仅由0.52 hm2增长至0.68 hm2,由原来的“热点”区转变为随机分布区,聚落规模优势丧失。再次,“冷点”区分布在“热点”区外围的山地丘陵区,2019年与2010年相比,宁强县西北部和阳平关镇南部的 “冷点”区消失,聚落平均斑块面积由0.17 hm2增长至0.65 hm2,由小规模集聚向随机分布发展;五丁关东部和巴山北坡一带出现大范围的小规模聚落集聚,成为新的“冷点”区,这是由于该区受地形限制,聚落主要分布于山间沟谷间并沿交通线向外扩展,聚落演变以小规模斑块增长为主,9年间聚落斑块数量从1220个增加至1371个,平均斑块面积从0.28 hm2增长至0.33 hm2。图3 2010年和2019年宁强县乡村聚落核密度分布图
2010年和2019年宁强县乡村聚落核密度分布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山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研究进展与展望[J]. 冯应斌,龙花楼. 地理科学进展. 2020(05)
[2]新疆绿洲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林金萍,雷军,吴世新,杨振,李建刚. 地理研究. 2020(05)
[3]青藏高原高寒牧区聚落时空演化及驱动机制——以藏北那曲县为例[J]. 张海朋,樊杰,何仁伟,刘汉初. 地理科学. 2019(10)
[4]中国南北过渡带研究的十大科学问题[J]. 张百平. 地理科学进展. 2019(03)
[5]关中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变化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刘超,许月卿,王惠,黄安,卢龙辉,孙丕苓,郑伟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6]豫东平原聚落景观格局变化[J]. 杨慧敏,娄帆,李小建,白燕飞. 生态学报. 2017(16)
[7]盐池北部风沙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变分析[J]. 王曼曼,吴秀芹,吴斌,张宇清,董贵华. 农业工程学报. 2016(08)
[8]江南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化及重构——以赣南地区为例[J]. 陈永林,谢炳庚. 地理研究. 2016(01)
[9]三峡库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变及驱动机制——以重庆万州区为例[J]. 闵婕,杨庆媛. 山地学报. 2016(01)
[10]江南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地域分异特征及类型划分——以长沙市为例[J]. 谭雪兰,刘卓,贺艳华,谭洁,张炎思,周国华. 地理研究. 2015(11)
本文编号:35291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529187.html